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5年版)培训.pptx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5年版)培训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课程性质与理念
2.课程内容与结构
3.课程实施建议
4.课程评价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7.教师专业发展
8.课程实施保障
01课程性质与理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性质课程定位与价值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强调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设定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内容涵盖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成长。评价方式多样化,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理念德性优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德育在全面发展中的首要地位。课程内容设计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为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体验和情感认同。课程设置中实践性教学活动占比不低于30%,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程设计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途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目标道德认知培养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掌握基本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课程内容涉及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实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如开展志愿服务、道德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等。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02课程内容与结构
课程内容概述道德教育课程内容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涵盖诚信、友善、责任等基本道德规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课程内容占比约40%,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内化道德观念。法律意识课程强调法律意识教育,涵盖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法律教育内容占比约30%,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能力。心理健康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占比约20%,通过心理辅导、团体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课程内容结构模块化设计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道德教育、法律意识、心理健康、国情教育等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多个主题,便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教师灵活教学。模块总数约10个,主题覆盖学生成长所需知识领域。螺旋上升课程内容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随着年级增长,知识点逐渐深化和拓展。这种结构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连贯的认知能力。跨学科融合课程内容注重跨学科融合,将道德、法律、心理等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跨学科内容占比约20%,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构建生动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活动占比应不低于30%。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教师可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时间应占总教学时间的20%以上。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践体验活动至少每学期安排1-2次,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03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活动设计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道德判断和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案例,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案例教学活动。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培养同理心和社交技能。角色扮演活动应融入课程内容,每年至少组织3-4次角色扮演教学。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个人观点,通过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讨论交流环节应贯穿教学始终,每次课至少安排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