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9.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相互陪伴、相互帮助的故事,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友谊,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对友谊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与同学相处不和谐的现象,如自私、任性、不尊重他人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现象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故事、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懂得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难点:培养学生在与同学相处中,能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友谊的重要性。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六.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故事、图片、视频等素材。
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用来展示友谊的实物道具,如礼物、卡片等。
课堂练习册: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关于友谊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朋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学相伴》。
呈现(10分钟)
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友谊的重要性。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认识。
操练(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巩固(5分钟)
出示一些关于友谊的句子,让学生判断这些句子是否正确。正确则打勾,错误则改正。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友谊的认识。
拓展(5分钟)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的,以及自己在友谊中得到的快乐。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一道与友谊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在下一节课分享。作业内容可以是:“请你想一想,你的好朋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们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板书(5分钟)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友谊的重要性和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
在完成《同学相伴》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也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解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下是我在反思和实施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课堂反思
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图片和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谈论友谊,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友谊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朋友的数量而非质量。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导入时更加明确地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深层含义。
呈现环节
在呈现故事环节,我选择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来让学生感受友谊。然而,在故事结束后,我发现学生在分享自己的看法时,很多人只是重复了故事的内容,而没有真正地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这让我认识到,需要在呈现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操练环节
在操练环节,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希望通过讨论让学生能够提出具体的和谐相处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时往往偏离主题,讨论的内容过于表面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及时调整了讨论的引导问题,使之更加具体和深入。
巩固环节
在巩固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判断题来检验学生对友谊的理解。然而,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判断时并不认真思考,只是随波逐流。针对这一点,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了互动性更强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提高参与度。
拓展环节
在拓展环节,我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他们能够从个人角度体会到友谊的价值。但是,部分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出羞涩和不愿意分享。为此,我采取了更加鼓励和支持的态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分享的价值和安全性。
小结环节
在小结环节,我试图总结课堂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友谊。然而,我发现学生在小结时往往心不在焉,对教师的总结不够重视。为了改善这一点,我决定在小结后增加一个“友情契约”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承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家庭作业环节
在家庭作业环节,我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希望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友谊。但反馈显示,很多学生对这样的作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为此,我提供了几个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