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5课《第二次工业》
一.教材分析
《第二次工业》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教材从科技、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展示了第二次工业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揭示了这一时期科技进步背后的历史规律。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工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理解第二次工业。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基本情况。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第二次工业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第一次工业,引出第二次工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示其主要成就和影响。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例,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的特点。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第二次工业
一、发生、发展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地点:欧美各国
二、主要成就
电力应用:照明、交通、通讯等领域
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
钢铁工业:产量的大幅提升
化学工业:化肥、农药的研制
科技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
经济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社会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殖民扩张:加剧了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
八.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就和影响的了解程度。
学生对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的认识。
九.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
知识点儿整理:
《第二次工业》这一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的定义:第二次工业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次工业技术。
第二次工业的时间和地点:第二次工业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发生在欧美各国。
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就:
电力应用:照明、交通、通讯等领域的发展。
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
钢铁工业:产量的大幅提升。
化学工业:化肥、农药的研制。
第二次工业的影响:
科技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
经济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社会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殖民扩张:加剧了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
第二次工业的特点:
科技与工业的紧密结合:科学研究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业化的加速:生产规模大、分工细、效率高。
创新的活跃: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涌现。
跨国界的合作: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的意义:
提高了生产力: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改变了生产方式:大规模生产成为主导。
促进了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加快。
加速了全球化:交通、通讯的发展,世界日益紧密相连。
第二次工业中的重要人物和发明: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推动了电力应用的发展。
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开启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
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梦想。
亨利·福特: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对中国的影响:
科技引进: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技和设备。
工业化进程:中国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
社会变革: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开始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以上是对《第二次工业》这一课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同步作业练习题:
第二次工业发生在哪个时期?
答案:第二次工业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案: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请列举出第二次工业中的两个重要发明及其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