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南充高中高2023级第四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据考古发现,湖南玉蟾岩遗址中有一万多年以前的栽培稻种,广西甑皮岩遗址中有9000多年前的石斧、石杵和家猪骨。这些发现说明当时()
A.已迈入成熟的阶级社会B.人类已成为食物生产者
C.生产资料私有制已出现D.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万多年以前到9000多年前的中国。据材料可知,湖南玉蟾岩遗址中有一万多年以前的栽培稻种,广西甑皮岩遗址中有9000多年前的石斧、石杵和家猪骨,这说明已经出现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以及磨制石器,意味着人类已从单纯的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B项正确;一万多年以前到9000多年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时期,社会发展程度较低,还未迈入成熟的阶级社会,排除A项;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材料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排除C项;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的特征,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使用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2.研究显示,在古代南部非洲的班图人部落中已出现专门的编筐匠、木匠、铁匠、陶工。他们往往将生产知识和经验严格限制在家族内世代相传,对外人则严格保守秘密,使这些职业成为家族职业。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速了行会组织的形成B.得益于长途贸易的兴起
C.反映了社会分工的深化D.助推了私有观念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材料中提到南部非洲班图人部落中出现了专门的编筐匠、木匠、铁匠、陶工,这些不同的职业表明社会分工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形式,而是有了更细致的划分,不同的人专注于不同的生产领域,专门从事某一种产品的制作,同时他们将生产知识和经验严格限制在家族内世代相传,进一步体现了这些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这正是社会分工深化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这些职业在家族内传承,不是不同职业者联合起来形成行会组织,所以不能得出加速了行会组织形成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这些专门职业的出现与长途贸易的兴起有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职业的专门化和家族传承,没有涉及到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以及私有观念产生的相关内容,无法从这些信息得出助推了私有观念产生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表是湖北地方志有关玉米的记载。由此可推知()
时间
记载
来源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玉米,荆属傍山及州田多种之
《荆州府志》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包谷最耐旱,近时南漳、谷城、均州山地多产之,遂为贫民常食
《襄阳府志》
乾隆三十年(1765年)
居民相率垦山为垄,争种之以代米山家岁倚之,以供半年粮
《辰州府志》
A.乾隆年间玉米传入了湖北B.玉米成为各阶层民众的主食
C.山区土地利用率得到提升D.人口迁徙促进了玉米的种植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乾隆时期(中国)。乾隆年间,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在山地广为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了乾隆年间玉米在湖北种植的情况,没有说玉米是在乾隆年间传入湖北,排除A项;据“贫民常食”“山家岁倚之”可知,并非各阶层都以玉米为主食,排除B项;材料没有人口迁徙的现象,无法得出人口迁徙促进了玉米的种植,排除D项。故选C项。
4.从1915年到1960年,英国各类农场总数从32万个减少到29万个,到1983年进一步减至18万个,其中300英亩以上的大型农牧场所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27.8%提高到54.3%。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A.农牧业的衰退迹象明显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更多依赖国际粮食市场D.生产方式发生巨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到1960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从1915年到1960年,英国农场总数的减少和300英亩以上的大型农牧场比例的显著增加,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农牧业生产方式的巨变,与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的兴起有关,D项正确;农场数量减少和规模扩大,应被视为英国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