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备考高中地理个性化分层教辅学困生篇之土壤.doc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高考备考高中地理个性化分层教辅学困生篇之土壤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萨列哈尔德(66°589N,66°596E)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自然植被为苔原。该地曾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种植农作物。现已撂荒多年,撂荒初期,撂荒耕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速度高于自然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撂荒耕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速度高于自然土壤,是由于撂荒初期()
A.土壤通气性好 B.土壤温度低
C.枯枝落叶层厚 D.植株高度高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监测,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15年后,表层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农田扬尘减少35%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每亩可节省作业成本50元以上。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重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通过该现代耕作技术的连续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黑土地()
A.土壤的温度 B.土壤的含水量
C.土壤的矿物质含量 D.土壤的沙土含量
长自山西坡苔原带植被以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为主,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土壤年均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暖季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近年来,以小叶章为代表的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研究表明:草本植物多先入侵苔原带海拔较低且坡度大的部位,导致原有灌木萎缩退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导致长白山苔原带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的因素是()
①温度低
②积雪厚
③水分高
④光照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在苔原带海拔较低且坡度大的部位,草本植物竞争优势强于灌木,主要是因为陡坡处()
A.热量充足 B.水分较多 C.土壤浅薄 D.光照不足
蔬菜大棚土壤主要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作业和调节,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但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如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和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信息显示()
A.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某科研团队以广东省佛冈县为研究区,通过采集与分析土壤样品发现,研究区内土壤中硒元素以自然来源为主,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土壤中的硒含量与成土母质、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有关。图示意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硒含量剖面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6.在三类土地利用方式中,表层土壤硒含量均高于深层土壤的原因是()
A.地下水蒸发携带硒元素在地表不断积累
B.地壳运动导致含硒物质抬升至地表分解
C.农产品生长后期大量施用含硒元素化肥
D.生物循环促进土壤深层硒元素到达表层
7.采集土壤标本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下列关于采集土壤标本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①采样位置要兼顾典型性和均匀性,保证样本的客观性
②采样时间选择在降雨过程中进行,便于采集深层土壤
③每次采集前要清理工具上的泥土,避免样本间的干扰
④封装标本前剔除根系石块等杂物,保证样本的纯净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土壤碳含量取决于碳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碳输入主要受有机体残渣归还量的影响。下图示意贡嘎山东坡针叶林中四个样地土壤剖面各层碳含量随海拔的分布特征,其中S1~S4样地海拔逐渐升高.据此完成8﹣8题。
8.图中a、b、c层分别对应土壤剖面中的()
A.母质层、淋溶层、淀积层
B.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C.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D.淋溶层、母质层、淀积层
季节性冻土冻融变化过程中冻结(融化)部分和未冻结(融化)部分的交界面被称为冻融锋面,通常与0℃等地温线分布一致。如图示意2015年11月13日~2016年6月21日青藏高原某观测站观测的土壤冻融锋面变化过程。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区域高寒草甸退化严重,对冻土层冻融变化影响显著。完成下面9﹣10小题。
9.该观测站季节性冻土层厚度最大的月份为()
A.12月 B.1月 C.2月 D.3月
10.该观测站季节性冻土融化速率大于冻结速率,主要是因为融化阶段()
A.气温较高,释放潜热多
B.植被缺乏,地表增温显著
C.昼长较长,太阳辐射强
D.地热影响,冻土双向融化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如图为珠穆朗玛峰土壤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从气候对土壤影响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