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学实录,新人教版。本课选自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最后一课上的深刻感悟,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从法国作家都德的视角,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爱国主义的表达。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的内涵,以及个人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在最后一课上的心理变化,体会其爱国情怀。
②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并体会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展现法国沦陷后民族精神的变化,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②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爱国主义的内涵,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最后一课》的原文教材,以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法国沦陷时期的照片,以及与爱国主题相关的视频片段,用于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和情感。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以便展示课文内容、图片和视频。
4.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设置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法国沦陷时期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国沦陷时期的历史背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就发生在这个背景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村庄,感受主人公的爱国情怀。(用时1分钟)
3.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讨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爱国主义的含义。(用时2分钟)
4.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入课文《最后一课》。(用时2分钟)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作者都德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用时3分钟)
2.阅读课文,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人物形象,如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等。(用时5分钟)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讲解其表达效果。(用时4分钟)
4.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的内涵,以及个人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用时3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讨论爱国主义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用时5分钟)
2.课堂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的成长体现在哪些方面?”等,引导学生回答。(用时3分钟)
3.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用时2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要给学生上最后一课?”等,引导学生思考。(用时2分钟)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用时3分钟)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国家爱国主义故事,教师点评并总结。(用时3分钟)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用时2分钟)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用时2分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用时3分钟)
教学时间共计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以下是本课的知识点梳理:
1.课文背景:
-法国沦陷时期的历史背景。
-德语成为教学语言的现实背景。
2.人物形象:
-小弗朗士:一个天真、好奇、善良的孩子,最终在最后一课中成长为一个有爱国情怀的少年。
-韩麦尔先生:一位忠诚、爱国、敬业的小学教师,在最后一课中向学生传授法语知识,传递爱国情怀。
3.主题思想:
-爱国主义:课文通过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故事,展现了法国沦陷时期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抗争精神。
-尊重知识:课文强调了知识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
4.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挣扎。
-拟人:将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和性格,使课文更具感染力。
5.课文结构:
-情节发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