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卷语文高考试题.docx

发布:2025-04-12约6.24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卷语文高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á)剽悍(biāo)哺育(bǔ)脍炙人口(kuài)

B.祈祷(qí)执拗(niù)炽热(chì)一抔黄土(póu)

C.稽首(qǐ)嗔怒(chēn)咫尺(zhǐ)锲而不舍(qì)

D.荫庇(yīn)星宿(xiù)慰藉(jiè)强聒不舍(guō)

答案:B

解析:A项“剽悍”的“剽”应读“piāo”;C项“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D项“荫庇”的“荫”应读“y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懊悔销魂嘹亮中流砥柱

B.沧茫鞭策缥缈无精打采

C.魁梧踊跃取谛获益匪浅

D.狼藉屏嶂惶恐变换多姿

答案:A

解析:B项“沧茫”应写作“苍茫”;C项“取谛”应写作“取缔”;D项“屏嶂”应写作“屏障”,“变换多姿”应写作“变幻多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答案:C

解析:A项“不可救药”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此处程度过重;B项“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无正确选项。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C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D项语序不当,应先“发现”再“解决”。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这些诗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C.《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我”和小伙伴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C

解析:《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不是《彷徨》。

6.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③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①反复拟人②比喻排比③拟人④引用比喻

B.①排比拟人②比喻排比③比喻④引用拟人

C.①反复拟人②比喻排比③比喻④引用拟人

D.①排比拟人②比喻排比③拟人④引用比喻

答案:A

解析:①“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把“红的”“粉的”“白的”分别比作“火”“霞”“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三个相同句式构成排比;③“害了羞”把薄雪当作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④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同时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运用了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答案:悠然见南山

2.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案:千树万树梨花开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案:千里共婵娟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赢得生前身后名

7.《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