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讲义第八单元16阿房宫赋六国论.pdf

发布:2025-04-13约5.7万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6阿房宫赋*六国论

晨读开卷有益

话题链接——节俭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俭”,形声字。“彳”为形,篆书形体像侧身立的人,表示人节俭。俭

的本义是指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对自己加以约束,特指生活朴素、不浪费。

《说文解字》中,俭,约也。从人金声。

佥(qihn)为声,有“全、都”义,表示各方面都要节约。

【成语便接】

有一位香港歌手叫李克勤。《红日》的歌词: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命运就算恐吓着你

别流泪心酸

更不应舍弃

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语出《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

于家。”《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撒豆》:“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语出三国-蜀・诸葛亮《诫子

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二、句之美世称《朱子家训》。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品读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

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

这是司马光教育养子司马康的。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品读这两句的大意是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

成语“坐吃山空”就是此意啊。

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品读奢侈又懒惰的人即使富有,也会有用光的时候;节俭又勤劳的人即使贫穷,

也会有富足的一天。

三、诗之韵

这是青年李绅的诗c可惜,此公晚节不保,即使过世了,也得至““削绅三官,子

孙不得”的处罚。

悯农二(首)

李__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读“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

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

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盘中餐”,这原是人们

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

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

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

教育。

四、文之理

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

精神。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

由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