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二框 股票、债券和保险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股票、债券和保险
1.下列对企业债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企业债券是企业向出资人出具的入股凭证
B.购买企业债券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C.企业债券可以上市交易,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D.企业债券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利润
解析:D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不是入股凭证;购买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企业债券不是都可以上市交易的。A、B、C三项观点错误。
2.股票与债券的相同点是( )
A.都可以上市流通
B.收益是一样的
C.到期都还本付息
D.都是筹资方式
解析:D 股票和债券并不是都可以上市流通,二者的收益存在差异,股票不能到期还本付息,A、B、C项错误。D项揭示了二者的共同点。
3.“股神”巴菲特先生说:“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部分还是全部的。”这句话指出了股票价格( )
A.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B.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C.受银行利率的影响
D.受大众心理的影响
解析:A “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强调“公司经济命运”即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性。
4.“保险是晴天不借伞,雨天有伞撑的地方。”这说明保险( )
A.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投资方式
B.是一种谋取利润回报的投资方式
C.是保障基本生活的投资方式
D.是一种筹集分散资金的有效方式
解析:A 题干是对商业保险生动形象的比喻。在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的投保没有回报,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的赔偿就是投保人投资的回报,因此保险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投资方式,故应选A项;B项错误;C项是社会保险的特点,不符合题干要求;D项是活期储蓄的特点,不应选。
5.家庭的投资理财根据不同的经济态势,采取不同的选择。当银行储蓄利率下降、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时,下列图示最适宜的家庭投资理财方式是( )
解析:C 投资是收益与风险并存。“储蓄利率下降”和“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时,人们必然把投资更多转向国债和保险。A、D两项股票投资比重太大,不符合条件;B项储蓄比重太大,不符合条件。因此选C项。
6.下图是对股票、金融债券和储蓄存款三种投资方式特点的描述,①、②、③应分别是( )
.
7.下列关于债券与股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都是有价证券,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②都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③债券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④股票具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其收益比债券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债券与股票性质不同,债券是一种债务凭证,到期债务人要付债权人本息。而股票是所有权凭证,故只能获得股息或红利,收益大风险亦大,据此可判断①③正确;②④是错误的。
8.“绝对高回报”“百分之百的高收益”这在不少投资类广告资料上经常可见,这说明( )
A.该投资对象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B.投资收益的高低与投资的安全性无关
C.该投资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投资的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
D.该投资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投资的收益越高,灵活性也越高
解析:C 投资存在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广告只强调了高收益,回避了风险性,所以具有一定欺骗性,C项正确。
9.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动机(例如,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或存款储蓄的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股票、债券等资本形式保持财富)。一般是为了便于应付日常支出,或应付意外的支出,或是为了投机取利。下列现象适于用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的是 ( )
①孩子一出生,家长就为孩子未来上大学办理教育储蓄 ②金融危机背景下,股市动荡,股民纷纷退出股市 ③尽管银行连续降息,但人们仍将大量存款放在银行 ④经济不景气,张某为防下岗,不乱花钱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B 材料表明这种“心理动机”注重投资的安全性,而轻收益性,故③④正确。①中“教育储蓄”的流动性偏差,不选。股民退市是出于安全性与收益性的双重考虑,故②不选。
10.2017年5月,《存款保险条例》(下面简称《条例》)实施二周年。《条例》规定,如果银行破产,储户将在7个工作日内获得相应赔偿,最高可达50万元。《条例》此规定旨在( )
①保护储户的合法利益 ②使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 ③减轻金融机构的负债压力 ④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①正确,《条例》 规定如果银行破产,储户将在7个工作日内获得相应赔偿,最高可达50万元,旨在保护储户的合法利益;②错误,《条例》 的规定银行破产时,储户可获得最高赔偿50万元,是在保护储户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