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与输血考试题及答案.docx
静脉输液与输血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目的是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增加循环血量、供给营养物质、输入药物治疗疾病等。
2.输血:是指将全血或成分血通过静脉或动脉输入体内的方法,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成分丢失或功能异常,维持机体生理功能。
3.晶体溶液:分子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常见的有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等。
4.胶体溶液:分子大,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如右旋糖酐、代血浆、血液制品等。
5.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留置管,或在输液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导致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感染。
6.空气栓塞:是指在输液或输血过程中,空气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可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7.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优点是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
8.自体输血:是指收集病人自身的血液或术中失血,然后再回输给本人的方法。它可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如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感染等,同时节约血源。
9.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少数可达50-300μm。这些微粒可来源于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的污染。
10.溶血反应: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二、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晶体溶液的是()
A.5%葡萄糖溶液
B.中分子右旋糖酐
C.0.9%氯化钠溶液
D.5%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B。中分子右旋糖酐属于胶体溶液,其余选项均为晶体溶液。
2.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应考虑为()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急性肺水肿
D.空气栓塞
答案:C。急性肺水肿的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发热反应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和高热;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空气栓塞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
3.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循环负荷过重
答案:C。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可导致急性肾衰竭、休克等严重后果。
4.输液引起静脉炎时,局部热敷宜选用()
A.50%硫酸镁
B.70%乙醇
C.2%碳酸氢钠
D.0.9%氯化钠
答案:A。50%硫酸镁具有消肿、止痛、消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静脉炎。
5.库存血在4℃的环境内可保存()
A.1-2周
B.2-3周
C.3-4周
D.4-5周
答案:B。库存血在4℃的环境内可保存2-3周。
6.输血前准备工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B.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在室温内放置15-20分钟再输入
C.库存血可加温以免寒冷刺激病人
D.两人核对供、受血者的姓名、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答案:C。库存血不可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不良反应,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
7.输液速度的调节与下列哪项无关()
A.药液的浓度
B.药液的刺激性
C.病人的年龄
D.治疗的要求
E.输液量的多少
答案:E。输液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药液的性质、治疗的要求等因素调节,与输液量的多少无关。
8.为了改善微循环,应选用的溶液是()
A.5%葡萄糖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中分子右旋糖酐
答案:C。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9.下列有关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输血前应填写输血申请单,并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B.输血时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C.如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后应将血袋保留24小时
D.输入两袋以上血液时,两袋血之间需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
E.输血前不需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答案:E。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