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学概论(一)》考试练习题.docx
大学《文学概论(一)》考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提出“滋味说”的是()
A.刘勰
B.钟嵘
C.陆机
D.曹丕
答案:B。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滋味说”,他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刘勰著有《文心雕龙》;陆机有《文赋》;曹丕有《典论·论文》。
2.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它是()
A.无功利的
B.功利的
C.既有无功利性又有功利性
D.与功利无关
答案:C。文学的无功利性表现在文学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而文学的功利性则在于它能间接地影响人、改造人,从而作用于社会。所以文学既有无功利性又有功利性。
3.下列属于文学象征意象的是()
A.林黛玉
B.孙悟空
C.夸父
D.阿Q
答案:C。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夸父是神话中的象征意象,代表着一种不屈不挠、追求光明的精神。林黛玉、孙悟空、阿Q都是典型人物形象。
4.注重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是()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
答案:A。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力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浪漫主义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想象;现代主义具有反传统等特点;后现代主义则消解中心、强调多元等。
5.文学批评的首要职责是()
A.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B.阐释作家作品
C.提高读者的鉴赏力
D.引导文学创作
答案:B。文学批评的首要职责是阐释作家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解读,揭示作品的意义、价值和艺术特色等。提供建设性意见、提高读者鉴赏力、引导文学创作也是文学批评的功能,但不是首要职责。
二、填空题
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既是形象的也是______的,既是情感的也是______的。
答案:理性;认识。文学在呈现形象的同时也蕴含着理性思考,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包含着对世界的认识。
2.文学言语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内指性、______和陌生化。
答案:蕴藉性;阻拒性。蕴藉性是指文学言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阻拒性即陌生化,使读者产生新鲜感和新奇感。
3.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______。
答案:灵魂的深度。典型人物的灵魂深度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
4.抒情作品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答案:抒情诗;抒情散文。这是抒情作品常见的两种分类形式。
5.文学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______活动;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______的条件下,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购买、阅读与欣赏。
答案:欣赏;商品经济。广义上只要是阅读欣赏文学作品都可算文学消费;狭义的则强调在商品经济环境下有购买行为的文学消费。
三、判断题
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世界。()
答案:错误。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社会生活,不仅包括物质世界,还包括精神世界等,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2.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答案:错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和艺术化的语言,它具有内指性、蕴藉性、陌生化等特点,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有很大区别。
3.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典型形象。()
答案:错误。典型形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但并非所有文学作品都塑造典型形象,还有一些作品可能以象征意象、意境等形式呈现。
4.文学批评等同于文学鉴赏。()
答案:错误。文学鉴赏主要是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和审美判断等,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而文学批评则是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等,具有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二者并不等同。
5.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答案:错误。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关系,有时文学的发展会超前或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四、解答题
1.简述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
答案: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包括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背景。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他通过对世界的观察、体验和思考,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创作出文学作品。作品是文学活动的核心,它是作者创作的成果,承载着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和作品进行交流,实现作品的价值。
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世界影响作者的创作,作者根据世界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