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docx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列举法理解概率的本质,建立数学模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列举法进行推理和计算。
3.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运用概率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
4.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会将概率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列举法求概率的基本步骤。
②能够运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抽奖、赌博等事件概率的计算。
③学会分析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效信息,构建概率模型。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概率的相对性,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可能事件。
②正确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避免遗漏或重复。
③在复杂情境中,能够合理简化问题,找到合适的列举方法。
④将列举法与其他概率计算方法(如树状图法、列表法等)进行对比,理解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列举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理解。
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列举简单事件的概率,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概率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彩票、天气预报等,增强学生对概率知识的应用兴趣。
4.通过在线平台提供互动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反馈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教学过程设计
**总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日常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图片,如抛硬币、掷骰子、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结果是否可以预测。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这些事件发生的结果的可能性。
3.引导思考:提出问题“什么是概率?如何计算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4.用时:5分钟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讲解概率的定义:介绍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其值介于0和1之间。
2.引入列举法:解释列举法是求概率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来计算概率。
3.示例讲解:
-抛一枚均匀的硬币,计算正面朝上的概率。
-掷一个均匀的骰子,计算得到偶数的概率。
4.讲解列举法的步骤:
-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计算每个结果发生的次数。
-用每个结果发生的次数除以总次数,得到每个结果的概率。
5.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参与,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概率列举问题。
6.应用实例:展示几个生活中的概率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列举法计算概率。
7.用时:2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几个列举法求概率的练习题。
2.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答案,并讨论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随机抽取几个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并给予点评和指导。
4.用时:10分钟
**四、课堂提问与讨论(5分钟**)
1.提问:列举法在计算概率时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2.讨论小组分享:如何将列举法应用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学生提问环节: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4.用时:5分钟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概率概念和列举法。
2.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将列举法与其他概率计算方法结合使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4.用时:5分钟
**六、课后作业(布置在课后**)
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随机事件的实例,并尝试计算其概率。
**备注**:以上教学过程设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能需要适当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概率论的历史背景:介绍概率论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随机现象观察到现代概率论的数学体系。
-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讨概率在天气预报、医学统计、经济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概率模型的构建:介绍不同类型的概率模型,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以及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基础》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观看教育视频:推荐一些关于概率论的教育视频,如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