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劳动教育》二上 第三章 校园劳动 我能行 劳动项目八《自制课程表》 教案.doc
劳动项目八《自制课程表》教学设计
课题
自制课程表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劳动
年级
二年级
学习目标
1.劳动观念:通过自制课程表,树立从小热爱劳动的观念。
2.劳动能力:了解课程表的构成要素,会自己设计、制作课程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劳动习惯与品质:感受劳动的力量,感悟美好的生活可以靠双手去创造、靠劳动去获得的劳动品质。
4.劳动精神:将劳动能力运用到生活中,能根据生活需求制作美观实用的课程表。
重点
通过自制课程表,树立从小热爱劳动的观念。
难点
了解课程表的构成要素,会自己设计、制作课程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谜语:方方正正,作用不小。下节啥课,问它知道。明天啥课,看了放好。上学有它,不会乱套。(打一物)
谜底:课程表
什么是课程表呢?
课程表,是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安排的一种简单表格,简称课表。
课程表,它会告诉我们每天都有哪些课,提醒我们做好准备,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做一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吧!
出示课题。
谜语引发思考,引入主题。
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为后文铺垫。
讲授新课
一、劳动准备
A4白纸、笔、直尺、胶棒
二、课程表的要素
课程表需要的元素有“标题、日期、课序、课程”四方面。
标题是指类如“XX学校XX班”一类的介绍内容及“好好学习”等提示性话语。
日期是周X,上周五也可以体现在课表上。课序可以分为上今天次序和一日次序两种,上周五是指晚上的课序到今天再次计数,一日是指在每天中都使用一个课序。
课程自不用说,是体现课程名称的元素。
三、一起学做课程表
(1)在A4白纸上用直尺分别测量出12cm、12cm、4cm,把纸划分成4部分,并沿虚线折叠,如图所示。
(2)将纸展开,翻过来,在背面绘制课程表的外框,外框的位置及长宽可以参考上图。
(3)课程表应包含节次及具体科目等信息。
绘制课程表的内部线条,将科目等信息填入课程表。课程表中格子的尺寸可以参考上图,也可以自己设计、调整。
(4)为了让课程表更加美观,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课程表画上花纹、涂上颜色或贴上贴纸。
(5)用胶棒将课程表的底座粘好,放在自己的小书桌上,一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就做好了!
2.说一说,你制作课程表的过程?
视频:制作课程表的过程。
三、成果齐分享
1.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再为自己制作的课程表拍张照片,贴在下面吧!
出示照片。
说一说,你的创意课程表?
视频:创意课程表的制作过程。
四、劳动评价表
通过今天的学习与劳动,我做到了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同学互评
教师/家长评价
了解课程表的构成要素
会自己设计、制作课程表
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五、我的劳动体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设计、制作课程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劳动体会和收获吧。
学生1:通过制作课程表,提高了我的绘画的能力,课程表更有生活特色了。
学生2:通过制作课程表,我的想象能力有所提高,想象空间更丰富了。
六、拓展园地
1.做完了课程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周末安排,再试着做一张周末作息时间表吧!下面是小亮的周末作息时间表,供你参考。
出示:创意课程表
2.了解三种课程表
各国小学的课程表安排不尽相同,中国、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六个国家的课程表,大致分为三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钟点制课程表。学校安排课程以钟点计算,每天上六节课或七节课,每节课一般为45分钟,课后休息10—15分钟,各门课都是如此。钟点制课程表有利于学生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并让他们的各门功课均衡发展,这种课程表形式在我国比较普遍,在日本、德国也较为常见。
(2)弹性制课程表也称“课段式课程表”,不同的课程配以不同的时间。
弹性制课程表在美国比较流行,英国也有实行。
(3)课时三分制课程表。由法国教育界人士创设,主要将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智力基础学科,如法语、算术,安排在上午上课:第二类是将道德、历史、地理、观察、图画、手工,唱歌等课程统称为“启蒙课程”;第三类是体育课程。第二类和第三类课程安排在下午上课。
阅读、了解自制课程表所需的物品。
学生根据操作步骤进行实践。
视频,自制课程表的过程。
实践分享,说说创意课程表的制作方法。
对自己自制课程表的劳动实践过程给予正确的评价。
劳动中,说出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学习拓展延伸,了解三种课程表。
通过劳动准备,引导学生对自制课程表做好准备,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习自制课程表的正确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视频,让学生更加熟练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