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设计课件第六章.ppt

发布:2018-05-04约6.56千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 筑 设 计 山东建筑大学 张建华 主编 目 录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历史基本知识 第三章 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第四章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中的形体塑造 第六章 建筑设计的综合性问题 第七章 典型民用建筑类型的设计要点分析 第六章 建筑设计的综合性问题 第一节 建筑设计与经济条件的结合 第二节 建筑设计与建筑环境的有机融合 第三节 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一节 建筑设计与经济条件的结合 一、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二、建筑技术经济的几项主要指标 三、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的几个问题 一、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是指在贯彻“实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时,根据社会物质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效益;或者在相同的资源消耗下,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设计阶段考虑设计对象的经济合理性要求: 二、建筑技术经济的几项主要指标 (二)建筑物的单方造价 (二)建筑物的主要材料单方消耗量 (二)面积系数 面积系数特点与设计要求: (五)体积系数 (六)容积率 (七)建筑密度 (八)绿地率 (九)其它一些技术经济指标 三、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的几个问题 (一)适用、技术、美观与经济的关系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应该在“适用”的前提下来考虑经济问题,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采用必将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可以使建筑物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满足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尽可能地使建筑物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二)结构型式及其建筑材料 结构要考虑并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施工条件的许可、建筑造价的经济性和建筑形象上的艺术性。 如何结合结构的特点,在创作建筑空间和表现建筑艺术的同时,合理选择结构型式,使其达到应有的经济效益。 合理选择材料种类和强度指标,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材料的受力等作用。 (三)建筑工业化 1.编制并采用标准设计或定型设计 2.部分定型化 3.建筑和结构的构造作法定型化、标准化 4.建筑构配件统一化、标准化 (四)长期经济效益的评价 经济效益具有长期性,对建筑经济问题要有远见,用长期经济效益来衡量建筑的经济性。 在英国,有一栋设备较完善的医院,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费用分析,从设计、施工、设备更新、维修养护、使用管理等费用中,维修养护费是总造价的1.5倍,而使用管理费为总造价的1.4倍,在这座医院的全寿命期间的费用中,原总造价仅占10%。 1.建筑平面形状 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简单方整的平面形状,以提高用地的经济性并减少墙体工程量。(图) 2.建筑物的面宽、进深 适当加大建筑物的进深,可以减少墙体工程量,降低造价,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图) 3.建筑的层高与层数 建筑物的层数愈多则用地愈省,层高愈高则用地愈不经济,层数的增多不仅可以节约用地,同时可以降低市政工程费用。但层数也不宜过多,否则人口密度大大增加,其相应的结构型式和设备、交通面积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发生变化,单方造价反而增高,故在设计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建筑设计经济评价的 基本方法及其思路 (一)对建筑设计进行经济评价的目的 (1)确定每一设计方案的工程概算造价,即确定用该方案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多少建筑费用。 (2)根据同一工程的若干个设计方案的工程概算造价,择优选择一个较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评价建筑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建筑设计与建筑环境的有机融合 ? 一、人类聚居环境 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以聚居为必要条件的,只有相聚而居、集体协同,人类才能维护其生存与发展,这是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起点。 以姜寨氏族聚落为例(图) 二、建筑环境的营造(古代实例图) 1.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图) 2.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图) 3.建筑环境的内与外(图) 4.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图) 5.建筑环境与地理环境(图) 6.建筑环境与文脉(图) 7.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图) 三、建筑与生态环境 全球环境问题: (1)地球资源匮乏 (2)大气、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 (3)能源消耗 (4)人口的高度集中给城市带来居住、交通、污染等各种环 境问题 (5)人类历史文化资源、历史名城或著名历史地段及建筑文物遭到破坏或毁灭 (6)自然灾害、现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