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校际质量检测联考调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高二质量监测联合调考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1~5章,选择性必修3。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科学家根据部分植物细胞的观察结果,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的结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早期的细胞研究主要运用了观察法
B.上述结论的得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C.同种植物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其结构和功能相同
D.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研究细胞核内物质的转移途径
【答案】C
【解析】
【分析】1、假说-演绎法的步骤:发现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2、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由所有事实推出一般结论;不完全归纳法是由部分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科学假说(理论)提出通常建立在不完全归纳的基础上,因此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3、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稳定同位素,如15N、18O等。
【详解】A、细胞研究需要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一般使用显微镜;观察早期的细胞研究主要运用了观察法,A正确;
B、根据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B正确;
C、同种植物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同,C错误;
D、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故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细胞核内物质转移途径,D正确。
故选C。
2.生物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及原理如表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
原理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
B
绿叶中色素提取
绿叶中的色素可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
制作苹果醋
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生成醋酸
D
DNA片段的电泳鉴定
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SiO2(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A正确;
B、绿叶中的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B正确;
C、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生成醋酸,C正确;
D、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取决于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一般DNA分子越小,迁移速度越快,D错误。
故选D。
3.细胞自噬是细胞成分降解和回收利用的基础,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泛素是一种真核细胞内的多肽,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被泛素标记后最终被溶酶体降解,以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其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会降解溶酶体膜蛋白
B.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蛋白和膜磷脂的运动
C.细胞衰老后,被溶酶体降解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
D.长期缺乏营养物质时,细胞自噬增强以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泛素引导下的降解过程,该过程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线粒体会被泛素标记,与自噬受体结合,被包裹进吞噬泡,吞噬泡再与溶酶体融合,进而被溶酶体的水解酶水解。
【详解】A、由于溶酶体膜经过特殊修饰导致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不会降解溶酶体膜蛋白,A错误;
B、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而膜的流动性建立在膜蛋白和膜磷脂的运动上,B正确;
C、细胞进入衰老时期后,损伤的线粒体增多,从而使被溶酶体降解的线粒体增多,C正确;
D、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能为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在长期饥饿或不利条件下,细胞自噬会增强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