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毛概考试简答题论述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
怎样实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原则,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2.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基本框架的内容)
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两者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3)在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对促进经济发展据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4)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6.简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局而言的,有的对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8.简述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9,简述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
沿海地区要坚持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即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沿海要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10.简述我国现有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1.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指引未来
1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哪“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主要科技进步、劳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3.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5.什么是现阶段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格局,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16.何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而和谐。
三、小论文
1、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或: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先富”与“共富“的思想)
(1)“先富”即部分(地区、人)先富;“共富“即共同富裕。
(2)“先富”即部分及其带来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