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 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业:水生生物学 姓名:伍刚 学号:2014112130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及人类活动等外力地质作用下,地球表面土壤及其母质所发生的危害人类安全和生态良性发展的破坏、分离、移动和沉积过程与现象。水土流失实质上是地球表层岩土系统以渐变形式进行的失稳演化过程。 读右图: 1、A、B、C、D四处水 土流失最严重和最轻 的是?为什么? 一、我国水土流失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 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现象,其分布之广,强度之 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 根据全国 第二次水土流失 遥感调查显示,20世 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 面积356万km2 ,其中:水 蚀面积:165km2 ,风蚀面积:191万km2 ,在水 蚀、风蚀面积中,水 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 面积26万km2 。冻 融 侵 蚀面积125万km2。 破坏土壤资源,导致可耕地的土地面积减少。 流失的泥沙进入江河、湖泊、水库造成大量淤积,从而给相关的地表径流带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长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荒漠化,又带来沙尘暴等其他形式的自然灾害。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基本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 坝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林、经济林(苹果、梨、核桃)、薪炭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质量。并改善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 ④有计划做好煤矿的土地复耕工作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避免由于煤炭开发而引起的大规模水土流失。 ①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滴灌 八.成功案例借鉴—— 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 ②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 ③固沟: 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谢 谢 请同学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也就基本构成了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要素,而这些因素当中有没有人类活动能影响到的呢?也说明了要想综合分析一个地区环境问题,既要考虑自然环境又要考虑人类活动。即从区域特征入手。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习惯采用的术语,国际上多称之为土壤侵蚀。自从土壤侵蚀一词引入我国后,常把土壤侵蚀作为水土流失的同义语,但二者不尽相同。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1987)的“土壤侵蚀”条目指出:土壤侵蚀是“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概念 水土流失 环境地质学中的水土流失定义 1、土壤 土壤及土壤的形成 土壤 基岩 风化、崩解、搬运、堆积 堆积、沉淀、固结、成岩 土壤是一个包含生命的、以某种方式经过长期堆积的并含有供给植物生长和生物活动所必需的物质的残积层,即是一个活跃层。一方面土壤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系统有能量、物质和信息的相互转化,另一方面在土壤层中经常进行着许多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活动。 1、土壤 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是由固、气、液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固体部分主要有无机体(矿物)、有机体(有机质、生物);空隙部分由液体(土壤水分)和气体(土壤空气)组成。土壤三相物质的比例是随着土壤的种类、状态而变化的。 土壤的矿物质组成 土壤矿物质一般占土壤固体重量的95﹪以上,构成土壤的骨架,对土壤的性质有极大影响。按其成因可将土壤中的矿物质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类。 1、土壤 土壤的元素组成 土壤的元素组成很复杂,几乎包括地球中所有的化学元素,其中O、Si、Al、Fe、Ca、Mg、Na、K、Ti、C等十种宏量元素占土壤总量的99﹪以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之和不超过1﹪。 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是土壤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