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制粉系统及算(hp).xls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heet16
Sheet15
Sheet14
Sheet13
Sheet12
Sheet11
Sheet10
Sheet9
Sheet8
HPXU
热风再循环
(hp2)
(hp1)
谏壁制粉计算(hp)
序
符
单
设计
项 目
公式及依据
号
位
一
原始资料
(一)
煤质资料
煤种
烟煤
元素分析
%
可燃基挥发份
可磨性系数
哈氏
低位发热量
MJ
Kcal/kg
最大水份
煤粉水份
(二)
锅炉型号及参数
锅炉型号
蒸发量
Dg
t/h
过热蒸汽温度
tgr
0C
过热蒸汽压力
pgr
过热蒸汽焓
igr
再热蒸汽流量(出口/进口)
Dzr
再热蒸汽温度(出口)
tzr
再热蒸汽温度(进口)
tzr
再热蒸汽压力(出口)
pzr
再热蒸汽压力(进口)
pzr
Mpa
再热蒸汽焓(出口)
izr
再热蒸汽焓(进口)
izr
汽包压力
p
排污率
αps
/
排污水焓
ips
给水温度
tgs
给水压力
pgs
给水焓
igs
空预器进口风温(一次风)
tky1
空预器进口风温(二次风)
tky2
空预器进口风量(一次风)
Qky1
空预器进口风量(二次风)
Qky2
空预器出口风温(一次风)
tky1
空预器出口风温(二次风)
tky2
空预器出口风量(一次风)
Qky1
空预器出口风量(二次风)
Qky2
空预器阻力(一次风)
Hky1
Pa
空预器阻力(二次风)
Hky2
一次风火咀阻力
H1
二次风火咀阻力
H2
排烟温度(修正后)
tpy
锅炉效率(低位值)
ηgl
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
q4
炉膛过剩空气系数
αl
一次风百分比
r1k
锅炉厂推荐
锅炉本体烟气侧阻力
H
(含空预器烟气侧阻力)
空预器小灰斗后烟气含尘量
mg/Nm3
空预器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αky
煤粉细度
R90
空预器烟气侧阻力
预热器出口烟气量
Vpy
预热器进口烟气量
Vpy
二
燃料消耗量
Bg
(Dg((igr-igs)+αps(ips-igs))+Dzr(izr-izr))/(Qydwηgl)
计算燃料消耗量
Bj
Bg(100-q4)/100
理论空气量
Vo
Kg/Kg
0.0889(Cy+0.375Sy)+0.265Hy-0.0333Oy
锅炉出灰渣总量
m
Bg*(Ay/100+(q4/100)*Qdwy/8100)
三
煤斗容积计算
规程要求满足时间下限
t下
h
规程要求满足时间上限
t上
Bg
运行磨机台数
z
台
煤充满系数
k
煤堆积比重
r
t/m3
单个煤斗体积下限
V下
m3
t*Bg/(k*r*z)
单个煤斗体积上限
V上
V
可满足的运行时间
t
V*k*r*z/Bg
单个煤斗的充煤重量
r*V*k
四
磨煤机选择计算
磨煤机出力计算
mAx
可磨性修正系数
fG
煤粉细度修正系数
fF
水份修正系数
fW
耐磨件磨损后期修正系数
fVM
mx
磨煤机运行台数
Z
锅炉所需单台磨机出力
msjx
磨煤机备用系数
Kc
规程要求
(1.1~1.2)*mx*4 mx*5
1.1~1.2
磨煤机干燥及有关计算
磨机规格
磨机负荷
运转的磨机台数
磨机入口煤的质量流量
煤的灰份
煤的挥发份
原煤水份
环境温度
ta
0C
分离器处温度
t2
一次风冷风温度
tCPA
锅炉设计
一次风热风温度
tHPA
通过磨机的密封风质量流量
mSA
Kg/s
磨机入口一次风质量流量
mPA
大气压力
p0
mmbar
磨机入口静压
p1
估
磨机出口静压
p2
标准蒸汽密度
ρST.N
Kg/m3
标准空气(湿)密度
ρPA.N
干煤平均比热容量
CmFd
KJ/Kg*K0
蒸汽平均比热容
Cpmst|t2ta
Cpmst|t2ta=Cpmst|0ta+t2(查表)自动
水的比热容量
CH2O
(查表)
ta时水的蒸发比热
KJ/Kg
热耗
VLQ
Kw/Kw
经验值
磨机入口煤质量流量
mF1
干燥煤的质量流量
mFD1
蒸发水流量
mST
煤粉水份流量
mH2OPF
加热后干煤的热流量
QFd1
Kw
蒸发水的热流量
QST
煤粉水份热流量
QH2OPF
空气(湿)平均比热容量
CpmPA|t2ta
=CpmPA|0ta+t2(查表)自动
经加热的密封风的热流量
QSA
33`
磨煤机研磨发热量
Qm
kW
0.86*Kjx*P
电机功率
P
热量转化份额
Kjx
干燥用总热热流量
Qtotal
热平衡计算
磨机入口风温*****
t1
t1=Qtotal/(mPA*CpmPA|t1t2)+t2
(迭代法)
磨机入口气流体积流量
VPA
(mPA/ρPA.N)*((273+t1)/273)*(1013/(p0+p1))
磨机出口气流质量流量
mG2
mPA+mST+mSA
磨机出口有效气体体积流量
V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