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_植物dna提取及检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植物总DNA的提取及检测 制作人:葛杰 6、低温放置15分钟,8000r/min,离心 10min,倒掉上清液,1ml 70%乙醇洗涤沉淀,7000rpm,5min,弃上清。沉淀核酸 7、将离心管倒置,沉淀于室温自然干燥。 8、将沉淀加30μl 的TE溶解,获得DNA溶液,待测。 DNA 纯度的鉴定——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DNA 一、原理 由于核酸中的碱基都具有共轭双键,所以具有紫外光吸收性质。核酸在紫外光谱区有一条典型的吸收曲线,其吸收高峰在260nm处,蛋白质在紫外区的吸收高峰在280nm处,所以核酸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是鉴定核酸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紫外法不能区分DNA和RNA,只能用来鉴定核酸的纯度和含量。 纯净的核酸溶液A260/A230的消光值比大于或等于2.0;A260/A280大于或等于1.80。A260/A280值过小,说明蛋白未脱净;A260/A230过小,说明有杂质(一般为多酚类或色素)。 二、实验原理 一、原理 由于核酸中的碱基都具有共轭双键,所以具有紫外光吸收性质。核酸在紫外光谱区有一条典型的吸收曲线,其吸收高峰在260nm处,蛋白质在紫外区的吸收高峰在280nm处,所以核酸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是鉴定核酸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紫外法不能区分DNA和RNA,只能用来鉴定核酸的纯度和含量。 纯净的核酸溶液A260/A230的消光值比大于或等于2.0;A260/A280大于或等于1.80。A260/A280值过小,说明蛋白未脱净;A260/A230过小,说明有杂质(一般为多酚类或色素)。 三、材料与试剂 1、材料 植物DNA 2、器材:紫外分光光度计、移液管、试管 3、试剂:TE溶液(pH8.0)(见前述) 四、操作步骤 1、将纯化的DNA溶液用TE(pH8.0)稀释至每毫升含5-50μg DNA浓度范围,用TE(pH8.0)作空白对照。 2、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260nm、280nm吸收值,计算A260/A280的比值,并换算出核酸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作业: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植物总DNA,在分离提取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一 、实验目的 学习提取和纯化高等植物总DNA的方法,并进行纯度鉴定,理解其原理。 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核蛋白(DNP)的形式存在。在制备核酸时通常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来使核蛋白释放出来。 植物总DNA包括细胞核DNA和细胞核外DNA,前者存在于细胞核内,后者存在于细胞质中有半自主性复制活性的细胞器内,例如线粒体DNA(mtDNA)和叶绿体DNA(ctDNA)。 二、实验原理 细胞破碎 抽提去蛋白质 沉淀核酸 基本过程 ①机械方法: 超声波处理法、研磨法、匀浆法; ②化学试剂法:用SDS处理细胞; ③酶解法: 加入溶菌酶或蜗牛酶,破坏细胞壁。 细胞破碎 CTAB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在高盐溶液(0.7mol/L NaCl)中是可溶的,当降低溶液盐的浓度到一定程度(0.3mol/L NaCl)时从溶液中沉淀,通过离心就可将CTAB与核酸的复合物同蛋白、多糖类物质分开,然后将CTAB与核酸的复合物沉淀溶解于高盐溶液中,再加入乙醇使核酸沉淀,CTAB能溶解于乙醇中。 DNA提取 蛋白质 常用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或氯仿:异戊醇(24:1)抽提。 RNA 常选用RNase消化 ,或是用LiCl来消除大分子的RNA。 酚类物质 提取液中加少量巯基乙醇,选取幼嫩的材料。 DNA纯化(去杂质) 实验材料 植物叶片(去叶脉) 试剂 2×CTAB抽提液(CTAB、Tris-HCL、EDTA、Nacl) TE 缓冲液(pH=8.0) 氯仿:异戊醇(24:1) 异丙醇 70%乙醇 三、材料与试剂 ①离心机 ②水浴锅 ③研钵 ④微量移液器 仪器用具 1.取 0.1g 新鲜的植物幼嫩叶片于研钵中,加 入液氮,迅速研磨。 2、加液氮磨成粉末后迅速转入1.5ml离心管中。 3、加入700ul 2%的CTAB提取液,充分混匀CTAB提取液,置于65℃水浴中保温 10min,其间颠倒混匀2-3次。破碎细胞 4、冷至室温后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混合液,充分颠倒混匀,防止成团。8000r/min,离心 10min,取上清。抽提去蛋白 5、将上清液移入新的1.5mL离心管内,加 等体积异丙醇(预冷-20℃)。颠倒混匀,可见 DNA 絮状沉淀。除酚类、多糖 四、操作步骤 1)选取新鲜材料,研磨迅速彻底,研磨好的材料应与 CTAB 抽提液充分混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