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6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PAGE
7-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坎坷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表形态。完成1~2题。
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沉积作用④侵蚀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4.图中③示意的是()
A.大西洋中脊B.①②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中脊D.印度洋中脊
5.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是()
A.大分水岭B.安第斯山脉
C.海岸山脉D.阿巴拉契亚山脉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6~7题。
6.依据图示信息可知()
A.⑥处岩层不行能含有化石
B.③处物质主要来自地核
C.④处岩石类型不同于①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
D.⑤处形成大陆岛
7.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是贮存自然气的良好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
C.岩石形成的先后依次可能是④②①
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
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8~9题。
8.丁地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B.向斜
C.背斜D.断层
9.若甲地为谷地,丁地为山岭,其形成缘由是()
A.地壳运动B.外力作用
C.岩浆活动D.内力作用
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10~11题。
10.结合图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搬运作用固结成岩侵蚀作用
11.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务发生的先后依次,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丙→甲D.丙→乙→甲
读某区域岩层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断层B.向斜
C.背斜D.褶皱
13.图中甲处地貌是()
A.平原B.山岭
C.山谷D.高原
二、非选择题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缘由。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须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缘由。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惊异地发觉青藏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缘由。
材料二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______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_______(填“A”或“B”)处的板块一样。
(2)依据材料一,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缘由。
课时作业6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2.解析:第1题,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第2题,外力作用主要是“削高填低”,会使高的地方变低,同时也会使低的地方增高。
答案:1.A2.C
3~5.解析:第3、4题,①②两板块张裂,生长边界位于海洋,是海岭。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排列与题中信息不符,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符合题意。③就是大西洋中脊(海岭),图中③的左侧就是美洲板块,右侧就是非洲板块。第5题,位于非洲或南美洲纵列分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
答案:3.D4.A5.B
6~7.解析:第6题,⑥处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③处的岩浆来自软流层,④处岩石接近岩浆发生变质作用;⑤处可能形成火山岛。第7题,①处是向斜构造,自然气一般贮存在背斜构造处;②处形成岩浆岩;①岩层形成后,②岩层侵入,发生变质形成④岩石。
答案:6.C7.D
8~9.解析:第8题,据题干可知,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所以丁地岩层两翼老、中间新,为向斜构造。第9题,甲地为谷地,丁地为山岭,说明该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8.B9.B
10~11.解析:第10题,该区有褶皱山、侵入岩脉和大理岩(变质岩)存在,所以内力作用的三个主要形式——地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