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2019) 必修《音乐鉴赏》 16.32德彪西 教案.docx
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16.32德彪西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结合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第16章内容,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德彪西的音乐风格与作品特点,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课程将以德彪西的《月光》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氛围,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音乐理解与创造:通过分析德彪西《月光》的和声与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激发创意性思维,创作出具有印象主义风格的音乐小片段。
2.音乐审美:使学生能够感受并描述德彪西音乐中的色彩与氛围,提升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审美感知力。
3.音乐文化理解:通过对德彪西及其作品的时代背景学习,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学生对古典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包括不同音乐时期的风格特点。
-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西方音乐名作,对音乐鉴赏有一定的兴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音乐有探索欲望。
-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音乐的基本元素。
-学生倾向于通过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喜欢互动和参与式的教学活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印象主义音乐的理解较浅,难以把握其独特风格。
-分析德彪西作品中的和声与旋律时,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复杂。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难以跳出传统音乐框架,创作出具有印象主义特点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以便于跟随课程进度进行学习和参考。
2.辅助材料:准备德彪西《月光》的音频文件,以及德彪西的画像、作品手稿和相关时期的艺术画作,用于多媒体展示。
3.教学工具:准备钢琴或电子琴,用于现场演示德彪西的音乐风格。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心得,同时保持教室内的安静与秩序。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德彪西的《月光》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大家能描述一下这段音乐的感受吗?它给你带来了哪些联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作品背景介绍
-我会简要介绍德彪西的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德彪西是如何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月光》的创作背景,包括作品的创作时间、地点以及德彪西的创作灵感来源。
3.音乐风格解析
-我会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月光》的音频,并分析其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方面的特点。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光》中的音乐元素,如:“请大家尝试描述《月光》中的旋律线条,它是怎样的?它的和声给你什么感觉?”
-我会进一步解释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如模糊的和声、流动的旋律和丰富的音色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彪西的音乐风格。
4.互动讨论
-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月光》中的某个音乐元素进行深入讨论,如:“请小组讨论一下,《月光》中的哪个部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我会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的积极思考。
5.创作体验
-我会邀请学生尝试创作一段具有印象主义风格的简短音乐,可以是个人的即兴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创作过程中,我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如和声的选择、旋律的构思等,帮助他们完成创作。
6.作品分析
-我会选择几段学生的创作进行展示,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分析和评价。
-我会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印象主义元素,如:“请大家评价一下这段音乐,它是否符合印象主义的特点?它是如何表现月光下的氛围的?”
-我会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7.总结与反思
-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德彪西《月光》的音乐特点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
-然后,我会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它对你们有什么启发?”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欣赏德彪西的其他作品,以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
8.课堂延伸
-为了加深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理解,我会在课后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元素,并撰写一篇鉴赏报告。
-我会告诉学生,这项作业旨在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希望他们能够认真对待。
六、知识点梳理
1.德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