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docx
松江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考质量监控试卷高三语文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2025.04
考生注意:
1.本练习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答题纸与题目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自伐者无功,_____________。?(《老子)
(2)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阿房官赋》)
(3)《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的“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对贤才的思
慕。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虽然说语言是个抽象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存在决定了入心中所感所想,人的所想所感最终又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_____________?,便被赋予了表达人对现实客观世界看法的使命。
①它就不再仅仅具备词汇本身的意义
②但某些属于语言的词汇却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
③而是关系社会、关系民生、关系大部分人的文化心理
④尤其是当那些词汇成为一种流行时
⑤而流行语作为一段时期人们表达的高频词汇
A.②①⑤③④B.②④①③⑤C.⑤①③④②D.②⑤①③④
(2)为深入了解网络流行词的成因和传播,小松进行了一些资料的搜寻,以下不适合的一项是()。(2分)
A.《网络流行语“E”和“I”人的多角度比较》来源:《三角洲》期刊
B.《数字时代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心理研究》来源:传媒论坛
C.《网络流行语的“出圈”传播机制》来源:《记者观察》期刊
D.《为什么这些词成了互联网“嘴替”》来源:文汇报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材料一:
①这几年间人们常把互联网络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在此作一些评述,希望有助于消除对互联网络定位不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
②人类传播活动中使用的传播媒介,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媒介、组织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性传播的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通讯、音像制品、展览制品、广告制品等。“第四媒介说”所用的“媒介”概念,内涵并未确切限定。从其经常使用的场合看,应该指大众传播媒介。不过,在互联网络出现之前业已存在的大众传播媒介就有八、九种之多,互联网络怎么也不该排在第四的位置。如果要按对公众影响力的大小来论说,书籍的影响力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即使当前的影响也决不逊于报纸、广播、电视,为什么竟略去不提呢?如果要按传播新闻的功能来论说。新闻杂志和新闻通讯,几百年来一直是重要的新闻媒介。人们常说新闻通讯社是“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常说西方四大通讯社播发了全球国际新闻的四分之三,这些话决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确有根据的。要知道新闻通讯稿,大部分也是直接面对公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它们又被排除在排序之外呢?可见将互联网络作为排行第四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违背传播学和传播史的基本常识的。
_____________
③“第四媒介说”将互联网络同报纸、广播、电视相提并论,这就意味着把互联网络视为报纸、广播、电视的同类,因为按照逻辑规则,只有同类的事物才能作这样的排列。我们知道,报纸、广播、电视在一般情况下都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尽管三者传播信息的具体形态有所不同,报纸是用纸张负载文字或图片、广播是用电波负载语音或音响、电视是用电波负载图像、语音或音响,但三者都是特定的机构用以面向公众进行开放性传播的媒介。这是三者的共同特性,也是三者在人类传播活动中的基本定位。
④而互联网络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了。互联网络并不只是一种媒介,它更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是人类实现精神交往的广阔天地。在这里有大众传播,任何机构、团体甚至个人,都可以面向公众进行开放性的传播,各种供公众自由浏览的网站、网页、论坛、博客、聊天室、搜索引擎、信息库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里有组织传播,各个组织、单位、团体,可以创立有一定界限的局域网,供本组织本单位本团体的成员进行纵向(上下)、横向(左右)的信息传播或交流,各种供内部浏览的网站、网页、论坛、公告板、信息库便属于这一范畴。在这里也有人际传播,任何网民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络进行个人之间的书面或口头的交流,例如即时通讯便属于这一范畴。当然和现实世界一样,还有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群体传播,例如群体专用的网页或聊天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