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pdf
“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教研共同体”2024-2025
学年(下)高三年级第五次联考历史答案
1.答案:B。管仲建议为诸侯商贾设立客舍并提供不同待遇,这一举
措有利于吸引商贾,其结果是“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B正确。
A选项“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悦)”体现的是对贫穷和贤能
之人的举措,与题干不符;C选项“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强调
法律和权威,与题干措施无关;D选项“赋禄以粟,案田而税”是关
于赋税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2.答案:A。该学术著作对西汉城市按都城、郡治、县治划分,明确
体现了城市建设的等级差异,A正确。材料虽未提及商业功能,但不
能说明忽略了商业功能,B错误;材料主旨是城市划分,与儒学对城
市的影响无关,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城市等级划分,并非城市文明
的局限,D错误。
3.答案:D。从董仲舒强调“天”至高无上到孔颖达以“道”取代
“天”,这一变化反映出汉唐时期正统思想在不断发展演变,D正确。
汉唐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官方正统思想的
变化,与世俗文化无关,B错误;三教合流基本完成是在宋代,C错
误。
4.答案:C。明代士人记述中民间多用宋钱,这表明古钱在明代流通
领域扮演重要角色,C正确。材料未体现明代商人的复古怀旧情结,
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明统治者的经济政策,B错误;仅从使用古钱
不能得出明代经济生活保留浓厚唐宋色彩,D错误。
5.答案:D。19世纪40年代部分国人对美国等西方情况的介绍,有
助于激发先进人士对世界形势的关注,D正确。这些观点并未改变当
时清政府的对外政策,A错误;当时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并不全面,B
错误;此时知识界主要是开始了解西方,尚未推进到学习西方层面的
提高,C错误。
6.答案:B。湖北棉花种植从不能自给自足到大量出口,且植棉面积
扩大,本质上反映出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近代化趋向,B正确。大
量稻田改种棉花,不能说明经济结构合理调整,A错误;传统经济形
态在当时并未消失,C错误;材料未体现生产被西方列强控制,D错
误。
7.答案:C。晋西北各级政权中有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商人等
成分,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权团结各阶层的特色,C正确。国
民革命时期中共未在晋西北建立政权,A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时
期主要强调工农联盟,与材料中成分不符,B错误;解放战争时期主
要是土地改革等,材料未体现,D错误。
8.答案:A。1951-1956年我国进行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些城市多是工业建设重点地区,吸引大量人口,A正确。城市物价
稳定不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B错误;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对生产
关系的变革,与人口增长关系不大,C错误;当时户籍管理制度未调
整,D错误。
9.答案:D。中印冲突后苏联做法不当,但中国仍对赫鲁晓夫访美给
予高度评价并邀请其访华,意在尽力维护中苏合作避免对抗,D正确。
当时中苏关系已出现裂痕,“一边倒”战略已不适用,A错误;中苏
战略伙伴关系在当时已出现问题,B错误;材料未体现探索解决中苏
矛盾的新模式,C错误。
10.答案:D。古埃及墓葬壁画描绘了叙利亚船只到埃及做生意的场
景,说明当时洲际间(非洲与亚洲)的文明交流已经出现,D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埃及是中东地区的经济中心,A错误;仅从这一场景无
法推断跨区域贸易的规模,B错误;材料未体现西亚地区航海造船技
术发达,C错误。
11.答案:C。《大宪章》开篇词体现出在尊崇上帝的基础上进行政
治活动,这种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在宗教的基础上维护稳定,C正
确。材料未体现促进革新,A错误;《大宪章》主要是限制王权,但
此时英国还未确立民主制度,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尊崇上帝,不是
神化王权,D错误。
12.答案:B。新航路开辟前,欧洲是人口迁入地,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人开始大量向外移民,欧洲变成了移民的起点,B正确。A选项
美洲成为移民目标只是部分情况;C选项非洲人口被贩卖到美洲是
“逆转”的表现之一,但不是“逆转”的本质;D选项亚洲不是新的
移民中心。
13.答案:B。1470-1780年,英国和荷兰商业发展迅速,商船队
运载量增长明显,法国发展也较快,而德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商业
发展相对缓慢,所以②代表德国,B正确。
14.答案:C。英国工党上台后承认印度独立,但甘地和国大党领导
人“恐惧”,是因为英国试图以宗教信仰割裂印度,导致印度出现印
巴分治,C正确。英国放弃殖民统治速度并不快,A错误;英国有帮
助印度组建新政府的举措,B错误;材料未体现英国力图继续保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