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口才)批评方法.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批评方法
批评方法
在你的批评、责备之语冲出口之前,一定要三思,因为批评和指责永远无法达到我们所要的目标,批评的效果远不如耐心的、心平气和的点拨。
批评毫无作用 —它使人心生防备, 并为自己的错误而辩护 ;它常常伤害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一个人的自重感,并激起他的反抗 ;它所带来的羞愤,常常使你的伙伴、亲人和同事的情绪大为低落。其实,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批评方式,不仅能够化解冲突和矛盾,还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情景 :假设你坐在出租车上, 开车的是一位年轻人,他一只手伸出车外,一只手握着方向盘,把车开得飞快,这时你是否应劝一劝他 ?
如果不劝,恐怕你一直要提心吊胆到下车,年轻人开车技术蛮熟练,可
是谁能确保这种 “走钢丝 ”式的开车法不出点意外呢 ?如果劝,一面之交,你怎么开口 ?
有位老妇人是这样说的 :
“小伙子,这个地方是不是经常下雨呀 ?”
“可不是, ‘六月天,孩儿脸 —说变就变 ’哪! ”
---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你把手拿进来怎么样 ?如果天下雨,我会告诉你的。你单手开车太危险啦。 ”
结果这位年轻人笑了起来,顽皮地说 : “老奶奶,你不用担心,我会注意的。 ”说着,他就把手拿了进来。
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老妇人的话有一个 “误”字。年轻人把手伸到车外,绝不是为了试试是否下雨, 而是一种坏习惯。这一点老人心里自然是明白的。但是,如果客观地指出这是一种坏习惯,这个年轻人在情绪上就可能产生对立倾向。
这位老人看来是深明此理,她知其非但不言其非,而是故意往好的方面
误解。这种误解一方面能给对方留面子,消除情绪上的对立 ;另一方面,又能
以误会制造出笑料,使之产生出幽默的效果。这种幽默可称为 “误而劝之 ”。
有这样一个故事 :
有位作家到美国访问,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儿子来看他。就在作家与朋友愉快谈话的时候,朋友的儿子爬上了作家的床,并在上面蹦跳起来。
作家很想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 不过,他转念一想 :如果那么直接提出异议,这样必定会使孩子的父亲产生歉意,同时也显得自己不够热情。于是,作家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 “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 ! ”
那位朋友听后,连忙说 : “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
---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这样的说话方式是委婉、含蓄的,属于提醒式的,但它的效果远胜过直接地批评。
记住,批评不是泄愤,不能乱来。若你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改正错误,那么你就应该想办法,让对方更愿意去接受你,而不是更讨厌你。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
第一,对人怀抱同情心,这样就不会对人吹毛求疵,反而会对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加以谅解。而且,我们要时刻保持和对方站在同一立场的心态。
第二,说话要温和委婉,杜绝用刺激性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如果语气令人无法接受,即使对方表面上接受了,心里也会不服气。
第三,话不在多,纠正他人的错误时说得越少越好,比较好是一两句话就能使对方明白,然后将话题转到其他方面,不能喋喋不休,让对方产生窘迫甚至反感之情。
第四,面对别人的错误,我们指出并加以指正是应该的,但同时更应该对其正确之处进行肯定或赞扬。这样才能使对方心理平衡,心悦诚服。
第五,在说服他人之前,比较好的办法是让对方不知不觉地认可自己的想法,让他觉得是他自己改正了,而不是在你批评之后改正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六,对于别人出现的不可挽回的过失,应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恳切地指出来,使他真, L 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而不应该一味地指责。
---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第七,语气非常重要,指出别人的错误时比较好用请教式的温和语气,没有任何人愿意接受他人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口吻。
第八,批评不一定要直言不讳,隐秘地指出他人的错误,能维护对方的自尊心,使他自觉地改正过失。
总而言之,批评别人的时候,要客气一点,这样对方会更愿意听你的话,相反,若是你的话不太客气,则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批评的话本来就会让人心里不好受,而这个时候,若你说话的方式不太客气,那就更容易让人讨厌了。所以,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