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 高中美术鉴赏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教案.docx
人教版(2019)高中美术鉴赏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结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美术鉴赏课程要求,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特点和技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究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学生在欣赏山水画过程中对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元素的敏感度及理解力。通过分析山水画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发展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创意思维,鼓励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增强实践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的基本技法有初步的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础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解读。然而,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层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刻的理解。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可能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强。在行为习惯上,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从而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
2.辅助材料:收集并准备中国传统山水画代表作图片、画家介绍资料及山水画发展历史简述。
3.多媒体资源:精选山水画名作视频资料,以及相关背景音乐,用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教室布置:准备白板和投影设备,设置展示区,以便直观展示山水画作品及分析细节。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此之前,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知识?请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
很好,大家已经提到了不少。那么,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究中国传统山水画,了解它的审美特点和技法,感受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艺术价值。
2.展示教材内容
现在,请大家翻开教材,我们一起来看第3课的内容。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述。
(学生阅读)
3.分析山水画特点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现在,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的特点。
(学生回答)
非常好,大家提到了线条流畅、色彩淡雅、构图深远等特点。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特征。
4.探讨审美内涵
那么,为什么中国传统山水画会有这些特点呢?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象外之境。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象外之境?
(学生思考并回答)
很好,象外之境指的是画面所呈现的意境超越了现实世界的范畴,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这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所在。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探讨)
5.分析技法与表现手法
了解了山水画的特点和审美内涵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请大家仔细观察教材中的作品,看看画家是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来表现山水之美的。
(学生观察并分析)
现在,我想请大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教材中的某幅作品,看看它运用了哪些技法和表现手法。
(学生分析并分享)
6.实践活动
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实践活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山水画作品,尝试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表现你们心中的象外之境。
(学生分组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为大家提供帮助和建议。请大家充分发挥创意,享受创作的乐趣。
7.成果展示与评价
实践活动结束后,请各组展示你们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心得。
(学生展示并分享)
很好,大家都创作出了富有创意的山水画作品。现在,让我们来进行评价。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评价一下各组的作品,看看它们在技法和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学生评价)
8.总结与反思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请大家谈谈你们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学生总结)
很好,大家都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山水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也展现出了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