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一轮13数据采集与编码教案.docx
第一章数据与信息
1.3.1数据采集,1.3.2数字化,1.3.4编码(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数据采集的常见方法
2.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一般流程,理解采样与量化的概念
3.能根据规则对特定的数据进行简单编码。
4.理解编码的概念与具体应用,能计算声音与图像的存储容量。
教学重点:
1.ASCII编码表解读,汉字编码。
2.计算声音与图像的存储容量。
教学难点:
1.声音与图像的采样、量化和编码。
2.计算声音与图像的存储容量。
指向的核心素养:
1.信息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数字化工具,具备信息安全意识。
●计算思维:能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行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按照问题解决方案,选用适当的数字化工具或方法获取、组织、分析数据,并能迁移至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1:怎样把听到,看到的信息保存到电脑中?
问题2:汉字能在电脑中存储、使用需要哪些编码?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寻找答案,教师引导完成在导学案上。
点明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1主要了解采样、量化;问题2主要了解编码。
数据采集的方式及效率?
问题3:常见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哪些?
问题4:现阶段数据采集的主要方式?
学生分组探究,并将答案完成在导学案上。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三种(人工、网络、传感器)常见的数据采集方式,通过采集效率的比较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找出现在数据采集的主要方式为传感器采集,为进一步了解1.3.2数字化设备打好基础。
二.数字化的一般过程
问题5:数字化设备与传感器、常见传感器有哪些?
问题6:多媒体如何采样和量化?量化后的数据以什么方式存储到电脑上?
学生分组探究,并将答案完成在导学案上。
问题5让学生思考常见数字化设备如相机、麦克风等可以采集到什么数据,扩展知识到要获取其他的数据需要用到什么传感器(比如:温度、湿度等)。
问题6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初步掌握音频、视频的采样和量化方式。
三、多媒体编码
量化后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于电脑上,不同的文件格式对应不同的编码方式
问题7:常见多媒体(音频、图像、视频)编码格式有哪些?
问题8:影响多媒体(音频、图像、视频)文件存储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9:多媒体存储容量的计算公式?
学生分组探究,并将答案完成在导学案上。
问题7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问题89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学考的考点。
四、其他常见编码
问题10:ASCII编码与汉字编码的异同?
学生分组探究,并将答案完成在导学案上。
问题10ASCII编码与汉字编码也会在学考题中出现,同时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编码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练习
(一)课堂练习:
1.“马”字的8X8点阵图,若白色块用0”表示,
C黑色块用“1”表示,第3行点阵图用“0”和“1”
C
从左向右排列的信息编码是()
ABCDB
B
2.下列过程属于图像数字化的是()
①截屏;②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将“1.bmp”转换为“1.jpg;③用数码相机拍照;④用扫描仪扫描。
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A3.声卡是计算机对声音信号进行模数、数模转换的硬件设备。下列关于在计算机上录音和放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①“采样”和“量化”是对声音信号进行数模(D/A)转换的过程;
②放音时将声音的数字信号通过数模(D/A)转换还原为模拟信号;
③相同条件下,录音的采样频率越高,录制声音信息所需的时间越短;
④相同条件下,录音的量化等级越高,录制的声音文件容量越大。
②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D
D
4.制作一段音频,在其他指标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以下4种设置,其中音质最佳的是()
A.单声道,8位量化B.立体声,8位量化
C.单声道,16位量化D.立体声,16位量化
(二)课后练习:学考说明P37页P40页习题
六、板书
数
数
据
采
集
与
编
码
人工输入
网络获取
数据采集
传感器采集
数字化
编码
采样
量化
多媒体编码
其它编码
采样频率
量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