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师教育.ppt
新增加的概念(与以往的不同)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020103设置学习领域关于科目鼓励开设多种外语。3124领域之下设置科目,每一领域由价值相尽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设置了12—13个科目,其中艺术、技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01模块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02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03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04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05关于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01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02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03模块的设置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I学分选修II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0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了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1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2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3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按周4学时安排,在一个学段内完成。4学生学习每一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01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02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03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基本理念1教学观念3课程结构与内容2教学评价4基本理念(10项)0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0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0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0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0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时惧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数学4数学5数学2数学3数学1必修选修系列数学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在结构上,更加注重选择性,设置了选修系列,提供了选修指导,为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为学生的选择给予了时间上的保障。新180旧280差100学时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必修5个模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01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02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03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04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05选修系列1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逻辑框图。选修系列201选修2-1:02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0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04选修2-2:05导数及其应用;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06选修2-3:07计数原理;统计;概率。08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