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高职案例版》第11章肝的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11 章肝的生物化学 学习重点 1.了解肝脏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 2.了解胆红素的生成与转运 3.理解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及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 4.理解胆汁酸代谢及胆汁酸肠肝循环的生理意义 5.掌握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和不同类型黄疸的形成机制及鉴别 结束 4. 甲基结合反应 * 结合对象:各种胺类活性物质或某些药 物,如儿茶酚胺,组胺等 * 供体:S-腺苷蛋氨酸(SAM) 5. 其他 *谷胱甘肽结合反应:许多卤代化合物和环氧化物可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催化下与之结合,解除它们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 甘氨酸结合反应:某些药物、毒物或内源性代谢物经此解毒。 三、生物转化作用的特点 解毒与致毒的两重性 代谢过程的连续性 代谢通路和产物的多样性 如:非那西丁 氧化 对乙酰氨基酚 UDPGA 葡萄糖醛酸 结合物 硫酸结合物 氧化 GSH 谷胱甘肽结合物或硫醚尿酸 水解 对氨苯乙醚 羟化产物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氧化 氧化产物 PAPS 与肝蛋白质结合引起肝细胞坏死 四、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疾病诱导 物、抑制物等 意义: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第 3 节 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脂类消化吸收所必需的一类物质。 肝进行胆汁酸的合成与排泄构成了胆固醇降解的主要途径,也是机体 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 一、胆汁酸的分类 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 是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受肠菌作用 生成的 游离胆汁酸 游离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 结合生成 按来源不同胆汁酸可分为: 按结构不同胆汁酸可分为: 初级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结合胆汁酸: 牛磺石胆酸 甘氨石胆酸 石胆酸 牛磺脱氧胆酸 甘氨脱氧胆酸 脱氧胆酸 次级 牛磺鹅脱氧胆酸 甘氨鹅脱氧胆酸 鹅脱氧胆酸 牛磺胆酸 甘氨胆酸 胆酸 初级 结合胆汁酸 游离胆汁酸 胆汁酸 胆汁酸的分类 H HO 7 3 COOH 石胆酸 脱氧胆酸 HO OH 7 12 3 H COOH HO OH 7 12 3 H COOH OH 胆酸 HO 7 3 H COOH OH 鹅脱氧胆酸 (一)初级胆汁酸的生成 合成原料:胆固醇 部位:主要在肝细胞微粒体、胞液 关键酶:胆固醇7α-羟化酶 二、胆汁酸的生成 胆固醇 7α羟胆固醇 胆酰CoA、鹅脱氧胆酰CoA 初级胆汁酸的合成过程 游离型初级胆汁酸 7α-羟化酶 氧化 侧链氧化 断裂 还原 羟化 胆酸、鹅脱氧胆酸 H2O CoASH 甘氨胆酸和鹅脱氧胆酸 牛磺胆酸和鹅脱氧胆酸 牛磺酸 CoASH CoASH 甘氨酸 结合型初级胆汁酸 调节点:主要为7α-羟化酶(限速酶) 调节因素:主要有 ① 胆汁酸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② 胆固醇的正调控 ③ 甲状腺激素能增强7α-羟化酶与胆固醇侧链氧化酶活性 ④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能增强7α-羟化酶活性 初级胆汁酸合成的调节 甲亢、消胆胺、 Vit C 胆固醇↓ ? 初级结合型胆汁酸 初级游离型胆汁酸 次级游离型胆汁酸 7α羟基 肠菌作用 脱氧胆酸 石胆酸(不结合) (二)次级胆汁酸的生成 随胆汁入肠 肠菌水解 牛磺 酸 甘氨酸 甘氨酸 牛磺酸 肝 甘氨脱氧胆酸 牛磺脱氧胆酸 次级结合型胆汁酸 1.概念 指排入肠道的胆汁酸(初级的、次级、结合型和游离型)由肠道重吸收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肝细胞将游离型胆汁酸再重新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并同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同再随胆汁排入肠道的过程。 (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门静脉 (95% ~ 97%) 胆固醇 结合胆汁酸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 水解 脱羟 排泄 2.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汁酸 需量:12~32g/d 合成:0.4~0.6g/d 代谢池:3~5g 3%~5% (0.4~0.6g/d) 3. 胆汁酸肠肝循环的生理意义 使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用,发挥最大限度的乳化作用,以保证脂类的消化吸收。也即补充肝合成胆汁酸能力的不足和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 1. 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二、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3.调控胆固醇的代谢 胆汁酸有亲水基团: 羟基,羧基,磺酰基 胆汁酸有疏水基团: 烃核,甲基 因此可降低脂和水相之间的表面张力 2.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即有防止胆石形成 胆汁酸与卵磷脂协同作用,与脂溶性胆固醇形成可溶性微团,增加了胆汁中胆固醇溶解度。 胆汁酸抑制 胆汁酸生成的限速酶——7α-羟化酶 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 第 4 节 胆色素的代谢 * 胆色素是铁卟啉类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