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六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治 疗 诱因:如感染或气胸 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类药、茶碱类 低流量吸氧 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分),一般吸入氧浓度为28%-30%。 糖皮质激素 抗生素 祛痰剂 急性加重期 高危因素:脱离(如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 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类药、茶碱类 祛痰药 长期家庭氧疗(LTOT):延缓肺动脉高压发生 稳定期 预 后 肺部代偿能力较大,其预后与FEV1值相关 FEV11.2L生存年限为10年,FEV11.0L生存年限为5年,700ml生存年限为2年 复习思考题 试述COPD诊断要点? 试述COPD的防治原则?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六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讲授目的和要求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 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特征 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 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 部分有可逆性 可能伴有气道高反应 COPD定义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的关系 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气流受限可诊断为COPD 一些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征病理表现的疾病也可导致持续气流受限如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纤维化病变、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等均不属于COPD 单纯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如无气流受限、或哮喘气流受限可逆不是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病理生理 慢阻肺特征性的生理变化是持续气流受限致肺通气功能障碍。 早期∶小气道(2mm直径)功能发生异常,大气道功能(如FEV1、最大通气量等)正常,常规肺功能检查正常 进一步发展 通气不足 小气道、大气道阻塞,通气功能下降,残气量增加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弥散障碍 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病程延长。主要症状: 1、慢性咳嗽 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 逐渐加重 4.喘息和胸闷 5.其他 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体征: 1、早期不明显 2、典型体征有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时间延长等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 主要检查,用于诊断、程度、预后等判断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评价气流受限指标 FEV1占预计值%:评价严重程度 吸入舒张剂后FEV1/FVC70%,FEV1占 预计值% 80%,表示不完全可逆 其它还有RV、TLC和RV/TLC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检查:低电压,但无诊断意义 血气分析:判断呼吸衰竭 血常规和痰检查 肋间隙增宽、 肋骨平行、 膈降低且变平, 两肺透亮度增加, 心影狭长 诊断标准 依据: 1、吸烟等高危因素 2、慢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3、体征:肺气肿、气流受限 4、肺功能异常 程度分级 30% 30%~50% 50%~80% ≥80% 正常 FEV1占预计值% 70% 70% 70% 70% 正常 FEV1/FVC 有 有 有 有 有 病史及表现 IV级(极重度) III级(重度) II级(中度) I级(轻度) 0级(高危) 分级 病程分期 急性加重期 稳定期 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有时不易诊断 慢性呼吸衰竭:肺部感染为常见诱因 慢性肺心病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可逆 支气管扩张症:轻症易混淆 肺结核:影像学与痰菌检查 肺癌:痰中带血时 其它原因所致的呼吸气腔扩大(肺气肿):如代偿性、老年性肺气肿 其他引起劳力性气促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