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音频+视频).pptx

发布:2025-04-10约1.52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与月相关的诗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

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

;即景抒情诗;【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古人评:“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背景探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补充】:张若虚为什么“哀而不伤”?

从诗人所处的时代看,初唐后期,朝廷借统一之雄风,南战北伐,东征西讨,培养了一种昂扬向上,意气风发的民族心态。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弥漫在初唐、盛唐的文人士大夫群体中,生命的永恒价值就植根于当下的现实生活。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这本来就是文人士大夫“学而优”的初衷。然而时光荏苒功名未就,面对滔滔江水,皎皎孤月,诗人的宇宙意识中浮现了大唐的时代风貌。诗人哀而不伤,有所解脱——个体生命的短暂须臾融入到群体生命的连绵不绝。;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徘徊”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拟人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但思妇似乎并不领情,思妇因明月增添相思之苦,想“卷”去和“拂”走惹人愁思的清辉,但卷而不去,拂之还来。“卷”、“拂”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逐”表现了因为书信不通,希望跟随月光来到游子身边的迫切心情。;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用落花、流水、残月、海雾等伤情的意象表现游子的思归之情。花落、水流、月落,都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写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归的凄苦和落寞。;“复”写游子日复一日,夜夜望月思归,

直至夜深月落,从持续时间的角度表现相思

之苦。

“斜月沉沉藏海雾”既写出了夜色的迷蒙,更写出游子归期难定的迷茫,“沉沉”写出了

他不能如愿归家的沉重心理和孤寂之情。;“无限路”写游子与思妇天各一方,衬托了他的相思之苦。

“满”写游子的离愁伴着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洒满江树的月光象征无穷无尽的离愁,月色和离愁水乳交融,一个“满”字写出愁思的深厚。;画意

哲理

诗情;本诗主旨;分析艺术技巧:;1、比喻:

;2、拟人:

;3、暗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