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高中历史复习世界史高考讲座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学案.docx

发布:2025-04-09约1.53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9

世界史高考讲座

一、高考非选择题(25分材料问答题)规范答题讲练

历史学科强调证据意识,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有一分史实说一分话”。这就是历史学科特有的“史论结合”方法。材料问答题大都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就要求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不宜主观臆断、空发争论;也不宜排列史实,没有论证。而应当论证与史实结合,史实与论证一样,达到论证统领史实,史实支持论证;解答材料问答题应见招拆招,不宜固化答题模式,应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第一招熟识题型特点,通法悟道快速精确解答“高考25分大题”

【题型特点】

1.命题形式:一般是2个材料、2~3个设问,每问分值较大,一般每问往往包含两小问。

2.考查学问:以纵向或者横向命题为主,以当前社会热点及学术热点等切入,考查考生纵向综合及横向对比的实力。

3.考查实力:以概括、比较等设问方式呈现,考查考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和归纳信息、对比分析的实力。

【通法悟道】

1.整体分析:要逐段逐句逐层概括。依据材料长文分段;短文分句;分号并列;省略号两头不行省等进行概括,同类要概括,进行逐层概括,能够结合所学学问的要依据对应学问进行概括。同时概括时要留意从现象到本质;从个体到整体;由此及彼。

2.归纳比较:首先明确比较对象,要依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或者比较哪些历史人物。其次明确比较方向,要确定须要比较的是二者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最终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事物(历史事务)类的比较可以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主动作用、历史局限性、影响等方面考虑,人物类的比较可以从其历史活动的目的、内容、影响等角度去考虑。

3.学科术语:答案用语要求运用学科语言,尽量运用所学学问,尤其要留意教材中结论性语言,表述不能过于口头化,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4.看分值答题:问题的分值既是答案详略的提示,也往往是答案要点个数、角度的示意。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答案,一般是2分一个要点,也有3分一个要点的。

[高考示例]

[2024·全国卷Ⅲ](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亲密,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气。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运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袤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心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提倡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分,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运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变更的文字。经验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化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国家治理问题切入,考查汉朝和罗马国家治理的异同以及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体现了“中外关联”的命题原则。通过对汉朝和罗马帝国国家治理方式的比较,强调汉朝在确立中国基本疆域、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体现了历史试题的人文性和现实性,是对新修订课程标准中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干脆呼应。

[通法悟道]解答本题要留意整体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比较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并留意运用学科术语,看分值答题。

[解题指导]第(1)问,属于比较异同类设问。“同”依据材料一“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和材料二“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等可知,都是疆域宽阔的大帝国;由罗马实行行省制度,汉朝实行郡县制等可知,都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从治国方面看,罗马强调法律,汉朝是礼法并用;从中心与地方的关系看,汉朝实行中心集权,罗马地方有确定自主权;从内部联系看,汉朝有统一的文字,罗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