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正常分娩》习题库及答案.docx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正常分娩》习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分娩时最主要的产力是()
A.子宫收缩力
B.肛提肌收缩力
C.腹肌收缩力
D.膈肌收缩力
E.腹压力
答案:A
解析: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其中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能使宫颈管短缩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和胎儿胎盘娩出。而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所以答案选A。
2.正常枕先露分娩时,仰伸发生于()
A.胎头拨露时
B.胎头着冠时
C.胎头枕骨在耻骨弓下露出时
D.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
E.胎头后囟在耻骨弓下露出时
答案:D
解析:当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颏由会阴前缘相继娩出。胎头拨露是指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胎头着冠是指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所以答案选D。
3.下列关于产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程,初产妇约需810小时
B.第一产程,经产妇约需1112小时
C.第二产程,初产妇约需12小时
D.第二产程,经产妇约需23小时
E.第三产程,初产妇与经产妇均需40分钟左右
答案:C
解析: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初产妇约需12小时,不应超过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也有长达1小时者,但不应超过1小时;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所以答案选C。
4.胎头衔接是指()
A.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B.胎头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C.胎头枕下前囟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D.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出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结节水平
E.胎头枕额径进入骨盆出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结节水平
答案:A
解析:胎头衔接是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入盆)。所以答案选A。
二、填空题
1.决定分娩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心理因素。
答案:产力;产道;胎儿
解析:产力是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胎儿的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都可能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精神心理因素在分娩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产妇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产力,进而影响分娩进程。
2.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包括衔接、______、______、______、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
答案:下降;俯屈;内旋转
解析:下降是胎儿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俯屈是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原处于半俯屈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颏接近胸部,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径,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内旋转是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以适应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大于横径的特点。
三、判断题
1.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力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等特点。()
答案:正确
解析:子宫收缩力的节律性是指子宫收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如此反复;对称性是指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极性是指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缩复作用是指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
2.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3小时称为第二产程延长。()
答案:错误
解析: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2小时,经产妇第二产程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称为第二产程延长。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四、解答题
1.简述第一产程的临床表现。
答案: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其临床表现主要有:
(1)规律宫缩:产程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较短(约30秒)且弱,间歇期较长(56分钟)。随产程进展,持续时间渐长(5060秒)且强度增加,间歇期渐短(23分钟)。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1分钟或以上,间歇期仅12分钟。
(2)宫口扩张:通过肛诊或阴道检查可以确定宫口扩张程度。潜伏期宫口扩张速度较慢,活跃期扩张速度加快。当宫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