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任务二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科学基础》同步教学(农技版)(全一册).docx
项目二《任务二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科学基础》同步教学(农技版)(全一册)
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专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农林牧渔专业实际,将植物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理论知识与农业生产中的植物栽培、育种,林业中的苗木培育,畜牧业中的饲料作物种植,渔业中的水生植物养殖等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感。
基于问题驱动: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导入环节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在知识讲解过程中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微观过程动画、实际生产中的图片和视频,使抽象知识形象化;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理解植物细胞生长和分化是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形成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念。
认识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理解细胞分化的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能够从物质与能量、信息传递等角度分析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理解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有序性。
2.科学思维
通过对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的思维能力。例如,从细胞形态变化归纳细胞生长的特点,从细胞分化的结果推理其内在机制。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细胞分化的原因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敢于质疑和提出自己的见解。
借助建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模型,如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提升学生模型与建模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生命过程。
3.科学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生长和分化影响因素的实验,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差。
4.社会责任
介绍细胞生长和分化知识在农林牧渔生产中的应用,如通过调控细胞分化培育优良品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植物等,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对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社会的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合理使用化学试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生长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变化。
植物细胞分化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影响植物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因素。
2.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细胞分化的本质,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分析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以及信号传导机制。
设计并实施探究影响植物细胞生长和分化因素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与器具
洋葱根尖、蚕豆根尖、小麦种子、胡萝卜块根等植物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滴管、酒精灯、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清水等实验试剂。
2.多媒体课件
包含植物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的动画演示,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器增多、细胞形态变化等微观过程。
展示不同植物组织和器官中细胞分化的图片,如根尖的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叶片的叶肉细胞、表皮细胞等。
收集细胞生长和分化在农林牧渔生产中应用的视频资料,如植物组织培养、农作物育种等。
制作相关的PPT,包含教学重点知识、问题引导、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教学辅助工具
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等。
准备用于小组讨论的记录纸和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1.展示一组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株开花结果等阶段。提问:从这些图片中,大家能观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2.播放一段植物根尖生长的延时摄影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根尖部位的变化,提问:根尖部位的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可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积极回答,如植物体积增大、出现新的器官等。2.观看视频,认真观察根尖变化,尝试回答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