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雨点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2024).docx
10雨点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2024)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10雨点儿》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观察、想象,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朗读《10雨点儿》,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欣赏雨点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雨点儿》;
②通过观察插图和文字,理解雨点儿的不同形态和动作,如“滴答滴答”、“飘飘洒洒”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③学习生字词,掌握“飘”、“洒”、“落”等与雨有关的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雨点儿比作“小精灵”,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想象;
②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语言的美感;
③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雨点儿的声音和动作,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
-软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课本、语文教学软件
-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在线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雨点儿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手段: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互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10雨点儿》,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想象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
2.学生们纷纷翻开课本,准备开始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的正确性。
2.学生们跟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调。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老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找出这些生字词,并读一读。”
学生们翻开课本,找出生字词,并朗读。
2.老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描写雨点儿的?请同学们找出并朗读。”
学生们找出描写雨点儿的句子,并朗读。
3.老师提问:“课文中的雨点儿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学生们积极回答,描述雨点儿的形态和动作。
4.老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比喻和拟人的?请同学们找出并分析。”
学生们找出比喻和拟人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探究课文主旨,突出全文侧重点
1.老师提问:“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雨点儿的形象,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要学会欣赏和珍惜。”
3.老师提问:“在课文中,雨点儿给小动物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们回答:“雨点儿给小动物们带来了清凉、滋润和快乐。”
4.老师提问:“为什么说雨点儿是‘小精灵’?”
学生们回答:“因为雨点儿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五、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2.学生们跟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雨点儿的喜爱之情。
六、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10雨点儿》,了解了雨点儿的形态、动作和特点,感受了作者对雨点儿的喜爱之情。”
2.老师鼓励学生们:“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七、布置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雨点儿的形态和动作,并写一篇短文。”
2.学生们认真听讲,准备完成作业。
八、课堂延伸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雨的成语或诗句?”
学生们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雨的成语或诗句。
2.老师总结:“雨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神奇现象,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美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雨的科普知识:介绍雨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的雨(如毛毛雨、雷阵雨、暴雨等)以及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雨的文学作品:搜集一些与雨相关的诗歌、散文或故事,如《雨巷》、《雨的四季》等,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雨的意象和情感。
-雨的绘画作品:收集一些描绘雨景的绘画作品,如中国水墨画中的雨景,让学生通过视觉艺术感受雨的意境。
2.拓展建议:
-科普活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