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活动之后的困惑与思考.pdf
调研活动之后的困惑与思考
当前状况:
课程改革近十年,新的教育理念已经在广大校长和教师的工作中生根发芽,
但从理解和践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县进行了教育
布局调整,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行集中办学,根据具体情况全县建设了几所
寄宿制小学。基础建设初步到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基本得以正常进行。
困惑之一:寄宿制小学的学习生活资源不够充实,导致寄宿生与其他学校学
生差距加大。拿我所听得一节语文课为例,授课教师为我县明星级教学能手,
年龄和素质方面有很大优势,对诗歌《长征》教学准备充分,收集了毛泽东一些
诗词,还列举了关于长征的许多感人事例,但明显感到学生配合不够,透视出我
们的学生在校生活单调乏味,阅读积累和影视积累缺乏,对离他们较远的战争故
事颇为陌生,给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障碍。
我的思考:我们的寄宿制学校应该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尽可能的利用课余和
晚自习时间有目标有计划开展一些有效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补充学生
的知识积累。可以利用餐厅播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电影电视节目,对孩子们进行
爱国、感恩等教育,还可以进行一些读书节、童话节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充满文
化气息的校园愉快成长。
困惑之二: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值得思考。通过近几年的课程改革,一些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如课堂教学开始注重知识的
形成过程,开始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始关注课堂上的师生
互动,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等等。但这些理念仅仅在部分学校和部分教师
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的比较好,而在一些学校和一些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一支
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现象,课堂教学改革还没有取得质的突破。
我们通过看活动安排、看活动记录、看活动主题和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可
以看出,一些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理论学习多,实际课例少,研讨课挖掘也不够,
真正围绕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需要研讨的问题实质性研究活动不多。
我的思考:
首先可以将我县示范校开展集体备课的活动模式推广到各中心小学。县实验
小学按学科组、年级组开展集体备课,每位成员必须参与,有其中一位教师主要
参与设计,然后再由一名教师尝试教学,所有教师听课后根据自己的反思,结合
自己的学生学情进行再修改,设计成适合本人和学生的教学设计。经过几年的实
践探索,这种模式以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可以从有条件的学校入手,逐步在全县
推广。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
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
划地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其价值
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现在许多学校都在提倡集体备课,其目的不
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因为集体备课至少有以下六点好处: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
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
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
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
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
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
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
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
上发展.
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
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
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
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4、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
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而目前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
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
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