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学课件作者姜增如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2.21函数依赖关系 返回 图2.22关系规范化的基本步骤 返回 图2.23数据库设计步骤 返回 图2.24创建模板数据库 返回 图2.25学生模板数据库内容 返回 图2.26 O提供的模板 返回 图2.27下载模板 返回 图2.28新建数据库 返回 图2.29新建空白数据库 返回 图2.30访问Web数据库过程 返回 * 图2.1第一阶段数据管理 返回 图2.2第二阶段数据管理 返回 图2.3第三阶段数据库管理 返回 图2.4第四阶段数据库管理 返回 图2.5数据库系统组成 返回 图2.6层次模型结构 返回 图2.7网状模型结构 返回 表2.1二维表关系模型 返回 表2.1二维表关系模型 返回 下一页 图2.8运算结果 返回 下一页 R∪S, R-S, S-R, R∩S运算结果 图2.8运算结果 返回 上一页 R∪S, R-S, S-R, R∩S运算结果 图2.9选择关系模式 返回 图2.10投影关系模式 返回 图2.11连接关系模式 返回 表2.2术语对照表 返回 图2.12 3个世界的转化过程 返回 图2.13一对一联系E-R图 返回 图2.14一对多联系E-R图 返回 图2.15图书数据库表E-R图 返回 图2.15图书数据库表E-R图 返回 图2.16学生数据库表E-R图 返回 表2.3学生学习数据库表 返回 图2.17学生数据库表分解图 返回 下一页 图2.17学生数据库表分解图 返回 下一页 图2.17学生数据库表分解图 返回 上一页 图2.18范式之间的联系 返回 表2.4学生情况表 返回 图2.19范式之间的联系 返回 图2.20模式分解结果 返回 下一页 图2.20模式分解结果 返回 下一页 图2.20模式分解结果 返回 下一页 图2.20模式分解结果 返回 上一页 2.4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 规范化理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模式分解算法,按照这套算法可以做到: (1)若要求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那么模式分解一定能够达到4NF。 (2)若要求分解保持函数依赖,那么模式分解一定能够达到3NF,但不一定能够达到BCNF。 (3)若要求分解既具有无损连接性,又保持函数依赖,则模式分解一定能够达到3NF,但不一定能够达到BCNF。 上一页 返回 2.5数据库设计步骤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它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即:根据用户的需求,在某一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一、数据库工程内容 以数据库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通常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它一般具有信息的采集、组织、加上、抽取和传播等功能。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上程,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称为“数据库上程”。 一项数据库上程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系统核心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另一部分是相应的应用软件及其他软件(如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页 返回 2.5数据库设计步骤 二、数据库生存期 按照软件生存期,把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到最后被新的系统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称为数据库系统生存期。 三、数据库开发步骤 1.规划 进行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确定数据库系统在组织中和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各个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规划阶段的任务: (1)确定系统的范围。 (2)确定开发上作所需的资源(人员、硬件和软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5数据库设计步骤 (3)估算软件开发的成木。 (4)确定项目的进度。 2.需求分析 收集数据库所有用户的信息内容和处理需求,加以规格化和分析。在分析用户要求时,要确保用户目标的一致性。 (1)分析用户活动,产生用户活动图。 (2)确定系统范围,产生系统范围图。 (3)分析用户活动所涉及的数据,产生数据流图。 (4)分析系统数据,产生数据字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5数据库设计步骤 3.概念设计 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结构(即“概念模式”)中。此结构应能表达用户的要求,且独立于DBMS软件和硬件。 4.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的任务是把概念设计阶段得到的全局E-R模式转换成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5.物理设计 将对于给定的基本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合适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称为物理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取方法。物理设计分为5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5数据库设计步骤 (1)存储记录结构设计。它包括记录的组成、数据项的类型、长度,以及逻辑记录到存储记录的映射。 (2)确定数据存放位置。可以把经常同时被访问的数据组合在一起,“记录聚簇”技术能满足这个要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