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docx
2024-2025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那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德国。我们要学习的是《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这一课,来自我们华东师大版的历史下册九年级课本。这节课,我们要揭开新政的面纱,看看它如何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同时,也要深入探讨德国为何走上法西斯道路,以及这个专政体制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和灵魂的触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感受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
2.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认识到民主制度的重要性。
3.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理解不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选择。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例如,强调新政中的“新政三R”(救济、复兴、改革),以及这些措施如何帮助美国渡过经济大萧条。
-重点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形成过程。例如,分析希特勒上台的背景,纳粹党如何利用社会矛盾和民族主义情绪建立独裁统治。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例如,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新政与自由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新政对现代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启示。
-难点二: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社会心理基础。例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纳粹主义如何能在德国社会中获得广泛支持,以及这种支持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研究,通过讲述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新政的具体措施和法西斯专政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和地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角色,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德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吗?它们对我们今天的世界有什么影响?”
展示一些关于大萧条和纳粹德国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变革。
简短介绍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基本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以及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形成过程。
过程:
讲解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如“新政三R”(救济、复兴、改革),并解释这些措施如何缓解经济危机。
详细介绍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形成过程,包括希特勒的上台和纳粹党的崛起。
3.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德国纳粹时期的经济政策作为案例。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新政和法西斯体制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罗斯福新政或德国法西斯专政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形成过程以及案例分析。
强调这些历史事件对现代政治经济体系的影响,鼓励学生思考历史经验对未来的启示。
7.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
目标: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进一步探索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相关内容。
过程: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或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短文或报告,内容可以包括个人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对现代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