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图形突破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学案新人教版.docx

发布:2025-04-08约4.9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9

图形突破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规律·深化整合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化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图1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2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1.岩层新老关系的推断方法

(1)依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依据生物进化规律推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洁到困难,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困难、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比保存简洁、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依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依据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推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其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依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推断:假如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头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头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头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头越晚。留意进行上述推断时参照的必需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特殊提示当有断层时,看断层线上部延长至哪一岩层处,则断层形成于该岩层之后。但断层上覆岩层与断层的形成早晚则需依据材料或图示其他信息加以推断。

2.地质构造的推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这是推断背斜与向斜最牢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断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A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断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推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验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验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验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验了积累作用且积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地壳的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验了积累作用。

(3)若某个年头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头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积累,或者说明该年头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

(2024江苏卷,3~4)右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改变 B.古气候改变

C.古环境改变 D.构造运动改变

(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验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某地区地质剖面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影响区域地质构造差异的缘由、地质作用等,体现了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思路导引】

[尝试解答](1)(2)?

迁移·对应训练

(2017江苏卷,5~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规范答题侵蚀地貌和积累地貌成因的分析?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2024全国Ⅲ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改变大,但河面宽度改变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改变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说明。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改变特征,并说明缘由。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缘由。

【素养解读】本题以美国内陆某河流基本概况为背景材料,以河流断面图为载体,考查河流断面形态改变的缘由,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思路导引】第(1)题,河床宽度的改变主要与河流的作用、易受侵蚀程度有关。河流流速慢,侧蚀作用强,河床变宽。反之,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床宽度改变不大。其次,河床两岸易受侵蚀,河床易变宽,反之,不易受侵蚀,则河床宽度改变不大。第(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