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多边形9.1三角形9.1.1认识三角形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Page1
认识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相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详细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持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学问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驾驭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实力目标:通过视察、操作、探讨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加、合作沟通的活动中,体验胜利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仿照实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肯定的学习实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绽开探讨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学问迁移实力不强,推理实力还需进一步培育。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发觉为主,探讨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观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轻松、开心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A
bc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b
c
(1)定义:
a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C
a
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3)表示方法:△ABC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实力、逻辑思维实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动手摆一摆)
拿出学具盒中的塑料棒,任选三根组成三角形。然后用学过的学问探究所摆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A
结论: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
活动二:(量一量算一算)
在练习本上画三个三角形,用a、b、c表示各边,用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并填空:
abc
a
b
c
a
b
c
a
b
c
(1)(2)(3)
a=___a=___a=____
b=___b=___b=____
c=___c=___c=____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随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精设练习巩固新知
1.(口答)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3cm、4cm、5cm()
(2)8cm、7cm、15cm()
(3)5.5cm、7.5cm、2.5cm()
(4)10cm、5cm、4cm()
技巧:比较较短两条线段之和与最长线段的大小,
或比较较长两条线段之差与最短线段的大小.
2.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冒着生命危急斜穿公路.你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说明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吗?
3.有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的四根彩色木条,任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有()种不同的组法.
A.2B.3C.4D.5
[设计意图]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巧设坡度,降低难度,弱化学习障碍的影响。以帮助学生从易到难、从会学到会用、从学问到实力的迁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拓展创新应用新知
例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1)再取一根长度为2cm的木棒,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假如取一根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
(3)聪慧的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
(4)要选取的第三根木棒的长度x要满意什么条件呢?
解:(1)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状况,所以不能摆成三角形。
(2)取长度为13cm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