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种植中的规范化应用深入探讨.docx
弥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种植中的规范化应用深入探讨
摘要:水稻是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保证水稻安全稳定生产意义重大。传统人工育秧和插秧模式下,水稻生产作业效率低且产量差,严重影响水稻种植效益。将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中,具有省工、省时、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进而促进水稻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为保障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本文着重对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种植技术要点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水稻;育秧;插秧;种植技术
弥陀镇地处太湖县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8℃,年均降水量1133mL,无霜期年均345d,拥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宜种植水稻,这极大地促进了弥陀镇水稻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弥陀镇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7万亩左右,稻谷总产量8755t。过去一段时间里,弥陀镇水稻种植主要采用的是人工育秧和插秧技术,逐渐无法满足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为实现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目标,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指根据插秧机的性能特点,培育符合插秧机作业和农艺要求的优质秧苗的技术过程。
1.1品种选择
水稻产量、质量和水稻品种密切相关,因此在水稻机械化育秧前,做好水稻品种选择工作非常关键。要充分结合生产模式、气候条件、栽插季节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选择水稻品种,确保选择的水稻品种可以在地区内实现快速生长,优先选择经过当地农业部门审定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同时要保证所选品种具有生育期适宜、抗病抗虫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分蘖力强、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特征。最好统一供种、统一育秧,保证质量。以弥陀镇为例,当地主推川优6203、晶两优8612、林两优1771、芸香两优金丝占等品种。无论选择哪一品种,均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水稻种子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3%。禁止选用来源不明的劣质种子[1]。
1.2浸种催芽
水稻机械化育秧前,浸种催芽是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将精选的水稻种子放置于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将水倒掉晾干种子,再将其放置于咪鲜胺水溶液中继续浸泡24~36小时,若所选品种谷壳较厚,可将浸泡时间适当延长。其次,要做好催芽工作,目前常用的催芽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普通催芽法,将浸泡处理后的稻种放置于恒温30℃的环境下催芽,当9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育秧作业。其二是机械催芽法,主要利用催芽机进行催芽,催芽时间为16小时左右,当大部分种子破胸露白后即可播种育秧。种植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种植需求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为水稻的快速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育秧方式
水稻机械化育秧方式较多,目前常用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3.1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
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也被称为规格化育秧技术,按照所应用的机械设备方面的差异,可将该技术分为硬盘育秧、切块育秧、框架育秧等多种方式。应用水稻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可有效培育壮秧,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在应用该技术时,要做好床土配置工作,床土应通透、疏松,肥力要强,颗粒要小,剔除其中的杂物,pH控制在5.5~7之间。播种育秧时,要确保其操作规范,重点做好装底土、浇水、播种、覆土等工作,提高出苗率,促进壮秧的培育[2]。
1.3.2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
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投资成本低以及效益好等诸多方面优势,和传统人工育秧技术相比较而言,每667m2可节省劳动力成本30~50元,增产可达10kg以上。在应用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前,应当做好秧田准备工作,控制好比例,一般按照1∶90的比例准备秧田即可。要将稻种备足,每667m2需要准备稻种3.5kg左右。播种时要合理控制播期,一般按照秧龄20天左右推算播期,并在播种作业前将秧苗床准备妥当,育秧盘要紧贴地面,育秧盘之间禁止留间隙,四周应当用土培实[3]。双膜育秧技术需要在秧板上平铺有孔地膜,然后铺设床土2cm,并将底水浇足,播后覆土覆膜,起到保温保湿的效果,有助于达到齐苗的目的。软盘育秧技术则是在秧板上平铺软盘,其他工序和双膜育秧技术相一致。
1.3.3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中化育秧的生产方式,通过专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播土、播种、洒水、盖土,再利用自控电加热设备进行高温快速破胸,适温催芽及大棚育秧的先进工艺最终为水稻机械化插秧提供健壮、整齐、均匀的秧苗。在应用工厂化育秧技术前,要做好床土准备工作,床土要晒干,含水率要低于10%,然后粉碎、过筛处理,将土壤中的杂物、小石头等去除掉,然后加入育秧营养制剂及消毒剂,加快秧苗的发根速度,降低秧苗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床土方面要求做好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