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pdf
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产地环境、育秧作业、大田准备及插秧作业。
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杂交水稻制种人工栽插父本、机插母本的作业方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9371.4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第4部分:杂交制种技术规范
NY/T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1534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
NY/T2192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NY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4/T795机插水稻大田耕整地作业技术规程
DB34/T796机插水稻盘育秧作业技术规程
DB34/T3743机插水稻育秧基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环境
杂交水稻制种产地环境应符合NY/T847中规定的无公害水稻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育秧过程中
的投入物应符合NY5117中规定的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标准。
5育秧作业
育秧方式
父本育秧采用人工湿润育秧或两段育秧方式。母本育秧采用机插秧盘育秧方式。
父本育秧
5.2.1秧田制作
1
按照秧田与大田比1:40左右准备秧田。选择土质松软、排灌方便、杂草少、无病原、肥力较高的
田块做秧田。先施底肥,旋耕后上水,耖耙做畦,畦宽1.5m,沟宽0.3m,沟深0.2m。应达到上糊
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软硬适中。
5.2.2种子准备
父本种子应经过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环节,催芽至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即可。每
2
667m大田须备父本干籽0.25kg~0.5kg。
5.2.3播种
5.2.3.1分两期播种,每期各半,时间间隔7d~10d。
5.2.3.2采取人工撒播方式,分次细撒、匀播。
5.2.4苗期管理
5.2.4.1播后晾芽3d~4d,秧苗立针后上浅水,分蘖期保持浅水层。
22
5.2.4.2秧苗一叶一心期每667m施尿素5kg作断奶肥,3叶~4叶期每667m施尿素7.5kg
作分蘖肥。
5.2.4.3播后2d~3d喷施除草剂防除秧田杂草,及时喷药防治秧田病虫害。
5.2.5壮秧标准
父本秧龄25d~45d,叶龄6叶~7叶,苗高25cm~35cm,带蘖率100%。秧苗健壮,生
长整齐,无病虫、杂草。根系发达,没有腐根现象。
母本育秧
5.3.1育秧流程
育秧流程应符合NY/T1534和DB34/796的规定。
5.3.2种子准备
母本种子应经过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环节,具体操作应符合DB34/T796的规定。每667
2
m大田须备母本干籽1.5kg~2.5kg。
5.3.3秧盘准备
2
5.3.3.1行距为17cm的秧盘,每667m大田需备45个~50个;行距为25cm的秧盘,每667
2
m大田需备30个~35个。
5.3.3.2秧盘质量应符合DB34/T796中的规定。
5.3.4床土准备
5.3.4.1床土选择
可选择普通营养土、育秧基质或营养土与育秧基质混合作为育秧床土。营养土与育秧基质混合,建
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配比,不需要再进行培肥。
5.3.4.2营养土
营养土应符合DB34/T796中的规定。
2
5.3.4.3育秧基质
育秧基质应符合DB34/T3743的规定。
5.3.5秧田制作
按照秧田与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