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
PAGE
PAGE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修订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22年5月,根据[赣市监标〔2022〕5号《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公布江西省地方标准集中复审结论的通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承担DB36/T856-2015《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修订工作。
2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修订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
2022年6月,项目承担单位就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标准修订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按照相关要求展开标准修订工作,明确了内部分工及进度要求。
(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征求意见,撰写标准修订初稿
2022年6月到2022年11月,工作组成员到省内各水稻生产基地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听取水稻种植大户、农业管理部门等单位的意见,对标准修订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研讨、修改,撰写了标准修订初稿。本标准修订过程中引用的标准见表1。
表1引用的相关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
1
NY/T989
机动插秧机作业质量
2
NY/T1000
机动插秧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
DB36/T855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
(3)征求意见修改后,形成标准网上征求意见稿
2022年11月1日~11月20日,工作组将标准修订初稿在全省范围内的科研、大专院校、水稻种植企业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工作组将反馈意见逐条进行了分析,决定是否采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网上征求意见稿。
3标准修订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标准修订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标准主要修订人员:潘松、吴罗发、廖禺、王康军、陈立才、黎邹邹、李艳大、贺捷。
工作组成员所做的工作:潘松负责组织标准修订内容编写等工作;其他成员主要负责标准资料的收集、调研、征求意见和意见处理汇总等工作。
二、标准修订原则和主要修订内容
1修订原则
本标准修订遵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执行。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性原则
本标准以现有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有关资料为基础,重点围绕着水稻机械化插秧中关键的技术等要求编制而成,符合我省现阶段水稻机械化插秧生产的相关技术要求。
(2)协调性原则
在修订过程中,凡国家现行的标准已有规定的,本标准与其保持一致,使本标准具有先进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3)科学性和适用性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对有关技术要求等内容的叙述清楚确切,使得本标准执行起来易实现和可操作,满足使用要求。
2主要修订内容
(1)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为“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修改了秧苗条件的要求。根据引用标准的修订,相应修改。因DB36/T855《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规程》修订,本技术规程3.1条“秧苗条件”做了相应的修改,其中3.1.2改为“秧苗条件参照DB36/T855第10章的要求”;3.1.4改为“起秧及运秧应按照DB36/T855第11章的规定进行”。
(3)修改了划印和对行的要求。将原标准4.3.1中的“下一行程开始栽植时”修改为“下一行程开始栽植时”。
(4)修改了作业质量的要求。将原标准4.4.2中的内容修改为“按照农艺要求,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株数,调节相应株距和取秧量,保证每667㎡大田适宜的基本苗”。
(5)修改了插秧作业注意事项的要求。将原标准4.5.5中的内容增加“并锁住刹车踏板”。
(6)修改了安全事项的要求。将原标准4.6.3中的“关停发动机应等发动机冷却后再进行”,修改为“应关停发动机并等发动机冷却后再进行”。
三、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
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江西省是农业大省,双季稻种植面积约29260.66km2,单季稻种植面积约3919km2。根据该标准在使得水稻机械化插秧操作过程统一了尺度,规范、统一了插秧模式,对更好地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起到了深远的意义,更好地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
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国外标准。本标准修订过程中未查到同类国际、国外标准。
六、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强制性国家标准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水稻种植大户、水稻育秧中心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并根据标准修订的原则,采纳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标准的内容和结构。不同意见和分歧,根据标准修订的原则和目的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