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docx

发布:2025-04-07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教学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导学流程】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任务一阅读教材110111页,梳理清末新政的目的、内容和结果

(一)清末新政

目的:

内容

结果

任务二:阅读教材110111页,总结在辛亥革命爆发前革命党人了哪些努力的尝试。

(二)革命派的行动

组织上:

思想上:

军事上:

任务三:阅读教材112页,梳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资产阶级的努力:

有利时机:

过程

合作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目的以及体现的原则和意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目的:

内容:

意义:

任务五:阅读教材114页,梳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历史功绩:

局限:

问题探究:阅读课本111页学思之窗,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与局限

积极意义

局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