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城高中政治 8.2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重庆市大学城高中政治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实录新人教版必修3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在文化生活中选择”为主题,以新人教版必修3教材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文化素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化选择的重要性,学会在多元文化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2.提升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进行文化选择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增强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文化创新实践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文化、文化多样性、文化选择等概念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以及文化消费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生对文化生活有较高的兴趣,愿意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他们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风格上,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同时也有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在面对多元文化冲突时,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此外,学生在分析文化现象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可能存在不足,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指导。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音响系统。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学习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文化现象相关视频、图片、音频资料。
4.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卷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文化生活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不同的文化生活?你最喜欢哪种文化?为什么?”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关于文化的知识?文化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新课呈现(约30分钟)
1.讲解新知:
-介绍文化生活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讲解文化选择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2.举例说明:
-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例,说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以国内外文化现象为例,展示文化选择的具体应用。
3.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保持文化自信?
b.如何在文化选择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文化选择场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关于文化生活的调查问卷,并邀请同学填写。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撰写一篇关于文化选择的短文。
2.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短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化选择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文化生活,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实践。
五、课后作业(约15分钟)
1.完成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
2.撰写一篇关于文化选择的短文,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1.课题: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2.核心知识点:
-文化生活的概念、特点
-文化选择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文化遗产保护:介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文化节庆活动:介绍我国传统节日和现代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中秋节、国庆节、国际电影节等,分析其文化内涵和意义。
-文化产业:介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如电影、音乐、动漫、游戏等,探讨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文化交流:介绍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孔子学院、国际文化节等,分析文化交流对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