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反思.docx

发布:2023-03-08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对于我的这节课我做一下点评。 一、关注基础认知,轻松驾驭课堂。新课标指出,教育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需求。本节课,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中寻找平面图形,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体”中的“面”“请”到纸上来,虽说怎样“请”的方式并不重要,但过程让学生想象中建立图形的表象,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变得丰富和深刻。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说、摸、描,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面”从“体”,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数学体验。 二、突出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素养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教学中我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如何将面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拓印”等多种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让学生在分一分中感知分类思想,在描一描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在说一说中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 、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 三、练习层次清晰,学科整合有效。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实现了学科整合。学生 从连线中巩固基础认知,摆一摆中培养几何直观,图形的变换中发现图形特征,图案拼组中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在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出示的各类物品图标,让学生说说它们中有什么图形,这是学科整合的体现。  总体而言,我的这节课,语言表达流畅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做到有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