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诊疗指南 (2).ppt
(二)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ICH在国际上尚无公认的结论,我国目前外科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及时清除血肿、解除脑压迫、缓解严重颅内高压及脑疝、挽救患者生命,并尽可能降低由血肿压迫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和残废。第30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基底节区出血◆外科手术指征: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考虑紧急手术:◢颞叶钩回疝;◢CT、MRI等影像学检査有明显颅内压升高的表现(中线结构移位超过5mm;同侧侧脑室受压闭塞超过1/2;同侧脑池、脑沟模糊或消失);◢实际测量颅内压(ICP)25mmHg。第31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手术术式和方法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一般作病变侧颞瓣或额颞瓣开颅,经颞中回或侧裂入路,在无血管或少血管区域用脑针穿刺,到达血肿腔,抽吸证实为陈旧性血液或血凝块后,将颞中回或岛叶皮质切开或分离约0.5-1.0cm,用脑压板边探査边分离进入血肿腔,根据出血时间和血肿硬度,用小到中号吸引器轻柔抽吸血肿,个别血肿较韧难以吸出者,可用超声碎吸或肿瘤镊夹取血肿。彻底清除血肿后检査血肿腔,若有活动性动脉出血可用弱电凝准确烧灼止血,一般渗血用止血材料及脑棉压迫止血即可,确定血肿全部或基本清除且颅压下降满意后,还纳骨瓣,逐层关颅结束手术。如果术中脑组织水肿肿胀明显,清除血肿后颅压下降不满意,可适当扩大骨窗范围并作去骨瓣减压。骨瓣开颅虽然对头皮颅骨创伤稍大,但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止血可靠,减压迅速,还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术中颅内压变化决定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是较为常用和经典的手术入路。第32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高血压脑出血诊疗指南(2)第1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概述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ICH占脑卒中患者的25%-55%,而欧美国家ICH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ICH1个月死亡率高达35%-52%,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规范ICH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第2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脑出血的分类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ICH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美国有学者将ICH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AVM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第3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检形成等引起,占ICH的15%-20%。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高血压。在我国,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査,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70%-80%,所以我国一直沿用“高血压脑出血”命名。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ICH的80%-85%。本指导规范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第4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査是诊断ICH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脑CT、MRI和脑血管造影等。CT及MRI能够反映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CT扫描:使用广泛,ICH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是诊断脑卒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査方法。可根据多田公式粗略计算血肿体积:血肿体积T(ml)=π/6*L*S*Slice,式中L为血肿的长轴,S为短轴,Slice为所含血肿层面的厚度(cm),目前有相关软件可根据CT图像精确计算血肿体积。第5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6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7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8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9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1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2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多模式CT扫描:包括CT脑灌注成像(CTP)和增强CT。CTP能够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