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血压性脑出血.ppt

发布:2017-09-21约7.37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血压性脑出血 (HICH) 北京世纪坛医院 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概述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病人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病人有高血压的约占95%。 病因 ①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硬化和形成微型动脉瘤。血压升高时,小动脉的长期加压作用,使动脉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增生,以致形成小动脉硬化。这种小的脑实质内穿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常有微型动脉瘤形成。主要分布于基底神经节和桥脑。微型动脉瘤壁较薄弱,当血压骤然上升时,动脉瘤易破裂产生脑出血。 ②由于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使已经硬化的动脉血管内膜完整性破坏,促进了血浆中的脂质易通过破损处进入内膜,使动脉壁发生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增加了血管壁的脆性,当情绪激动、劳累或用劲排便等原因,造成血压进一步增高,就易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病理生理 局部脑损伤受压 神经功能障碍 细胞毒作用 早期 凝血级联反应 凝血酶产生 脑水肿 BBB破坏 晚期 血红素 RBC破坏 HB分解 神经毒作用 脑出血 血肿分解 铁离子 炎性细胞侵润 WBC活化 血肿周边区CBF 神经缺血性损伤 诱发细胞凋亡 ICP CBF CPP 脑水肿 占位效应 脑移位 脑疝 死亡 MOF(心肺胃肠肾) 加重病情 HICH的部位      ①大脑基底节:占70%,包括外囊和丘脑   ②桥脑出血:占10%   ③脑叶出血:占10%,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均可发生,以顶颞部多发   ④小脑出血 :小于10%   ⑤脑室出血:靠近脑室的脑出血破入脑室称继发性脑室出血 临床表现 ①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多见,男多于女, 可有脑出血或脑梗塞发作史。 ②多在清醒、活动时发病,可有情绪激动、 用力、气候剧变等诱因。少数病例病前有头痛、 动作不便,讲话不清等症状。 ③通常突然起病,在几分钟至数小时达顶 峰,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 抽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此 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 常见部位脑出血 临床表现  ① 基底节区 出现典型的口眼歪斜、偏瘫,半身感觉减退,偏盲。   ②脑叶 意识障碍少。顶叶出血可出现同侧颞顶部痛,对侧感觉障碍,手部运用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同侧耳痛,偏盲,言语障碍。枕叶出血出现同侧眼区头痛,对侧偏盲。额叶出血出现额部头痛,对侧轻瘫。 ③脑室 若出血量大,可迅速昏迷,四肢肌张力高,高烧、多汗、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   ④桥脑 开始就呈深昏迷。桥脑为生命中枢所在,5毫升以内的出血就引起严重后果。瞳孔极度缩小,如“针尖样”,高烧40℃以上,呼吸衰竭,继而呼吸停止,多在24小时内死亡。   ⑤小脑 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