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级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
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工整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
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云南洱海白羊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其中出土的陶器几乎都是夹砂的,纹饰以划纹、绳纹和
篦纹为主。划纹中也有之字纹,它同中原磁山文化的之字纹以及内蒙古东南与辽宁等地的之字纹似不属于
一个系统。材料可用来说明()
A.中国早期文化多元发展B.自然环境决定文明进程
C.中原文化的辐射力较强D.云南地区制陶技艺高超
2.汉代墓葬出土的以“孔子见老子”为说明文字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等数量多达七十余件,主要集中
在山东、江苏、陕西三省(下图为出土于山东济南的东汉画像石)。这类画像一定程度上反映汉代()
A.政府实行崇儒尚道的国策B.儒道两派思想同源而异流
C.主流价值传播呈地域差异D.大一统观念不断得到强化
第1页/共7页
3.图1、图2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两个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说明()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
C.传统农耕经济渐趋衰退D.气候变迁导致牧强农弱
4.“变文”最初是唐代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所依据的文本。唐代中后期,变文发展出了新的形式,
它们全篇大量使用白话,没有用来吟唱的韵文,而且以讲人物故事的形式出现在都市中。“变文”形式的变
化反映出唐代中后期()
A.民众教育水平的提升B.士大夫审美情趣变化
C.佛教日益中国化趋势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5.“河西甸子”本用于指称产自中亚,经由西夏贩卖而来的绿松石,但在元人文献中,它也被用来指称直
接从西亚商人处购得,名为“乞里马泥”(意为产自波斯起儿漫)的绿松石。这反映了元代()
A统治版图广大B.奢侈品需求旺盛
C.丝绸之路畅通D.地理学成就突出
6.下表是晚清时期一些国人的思想主张()
人物思想主张
洋务为国家招携怀远一大政……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冯桂芬
哉。
李鸿章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郑观应目击时艰,无可下手,而一言以蔽之日:莫如自强为先。
张之洞方今万国盟聘,事变日多,洋务最为当务之急。
第2页/共7页
这些思想主张
A.助推中国早期现代化到来B.表明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C.基于对欧美社会全面了解D.彻底颠覆传统华夷观念
7.1915年新文化运动初期,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倡导者开始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科学思想。当
十月革命消息传入中国后,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内容,开始转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介绍。这一变化反
映出()
A.中国当时革命性质发生转变B.有识之士对社会变化认识加深
C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出现转移D.工人阶级主导新文化运动方向
8.1950年1月19日,“相声改进小组”在北京正式建立。该小组组织研究和学习相声史,进行时事教育,
扩大相声表演的地域范围,力求将相声从一门地方性、区域性艺术改造为全国性、民族性的艺术,甚至还
承担了成立“识字班”的任务。这些举措()
A.是落实“双百”方针体现B.旨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表明相声是舆论宣传主阵地D.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9.下表为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的莱因德数学纸草书部分记载,这些记载()
《莱因德纸草书》(节选)(注:cubit、pefsu为计量单位)
计算体积的圆筒形颗粒筒仓的直径9cubit和6cubit的高度,数值1
用khar的埃及分数表示
一个牧羊人有一群动物,他必须把他的羊群的一部分送给一个领主
进贡。牧羊人被告知给予2
他原来羊群1/3的2/3为贡品。牧羊人给了70只动物。求牧羊人原
来的羊群的大小。
(7+1/2+1/4+1/8)hepat的面粉可以产生100个面包。求出每3
个面包消耗的面粉数量pefsu,用hepat的埃及分数来表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