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考研真题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docx

发布:2025-04-12约1.12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ableofContents

TOC\h内容简介

目录

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通过研究历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要考点,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为了帮助参加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试的考生复习备考,精心编写了配套辅导系列:

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3.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本书收录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学”考研真题(注意:部分年份只提供试题,没有提供答案,具体参见本书目录)。部分真题年份比较久远,仅供参考。

编辑部

目录

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教育监控能力

2次级社会化

3班级个性化功能

4核心素养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

2简述小学师生间的教育关系。

3简述小学教育的社会功能。

4简述小学教育实践智慧的培育途径。

三、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试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2试从客观依据和价值取向两个层面,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立的培养目标。

四、写作题(本题共1小题,共计50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的期望,也是他师范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有人说:“教师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所以‘学高’太重要了。”也有人说:“教师以育人为天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身正’最重要。”……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教育方面的小论文。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6小学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教育监控能力

答:教育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

(1)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

(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

(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根据其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的不同,教师教育监控能力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计划与准备;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呈现;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

2次级社会化

答:次级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成人社会化,是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深入社会化的阶段,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次级社会化表明人的社会化即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贯穿人的一生,一般有两种情况:①继续学习、掌握原有的社会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