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知识点1试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度比较小,保持平稳态势,因为进出口价格指数几乎保持着同步缓慢后者上升的35%(为95
度比较小,保持平稳态势,因为进出口价格指数几乎保持着同步缓慢
后者上升的35%(为95,为128)并没有前者攀升了71%的
出口购买力指数:出口购买力指数为出口额指数与进口单位价格指数
为“里昂惕夫之谜”9.产业内贸易说:代表人物:格鲁贝尔、保罗
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
选择题 单选/多选 10个
名词解释 4 个
简答 4 个
论述 1 个
20分
20分
40分
20分(展开论述,条钢解释)
1.过境贸易: 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作为 过境贸易。
2.转口贸易 :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过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 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3.总贸易体系: 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据此,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 物一律计入进口贸易;所有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贸易。
4.专门贸易体系: 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的货 物均记为进口贸易,凡是通过海关出口的货物均记为出口贸易。
5.国际分工: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 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6.对外贸易依存度: 或国际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重。 国际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额GDP或者GNP
进口额 出口额
GDP 或者GNP
7.比较优势说
1、代表人物: 大卫?李嘉图
2、产生背景: 1815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谷物法》,提高粮食和土地的价格, 限制进口谷物严重损害了新 兴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工人工资被迫上升
★ 地租上升,导致企业主成本增加
★ 吃粮开支上升,各阶层对工业品的消费下降
★ 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限制英国工业品出口
结果: 1846 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这是 19 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取得的最伟大胜利。 “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
在国际分工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 “绝对利益”,而是 “相对利益”。各国应按“两优取其更优、两劣 取其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 集中生产出口 “相对优势”产品,进口 “相对劣势”产品, 按此原则进行 分工与贸易,对各国均有利。
8.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 根据赫俄原理,资本密集型国家就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国 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根据这一原理对美国的经济进行了分析,结果却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美国的经济模式不符,因此称此为 “里昂惕夫之谜”
9.产业内贸易说: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六国签署《罗马条约》,1958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六国签署《罗马条约》,1958年
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启示:关税同盟比较适合发展水
密尔顿(美国第一任财长)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德)1841年李
成不利影响的行为.28.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核心内容(OIL模型
1、代表人物: 格鲁贝尔、保罗?克鲁格曼,( 08 诺贝尔得主)
2、相关概念:
产业间贸易: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交换.
产业内贸易:各国同一产业内的同类产品的交换.
( 按 SITC, 至少前 3 位数相同的产品同时出现在一国的进出口中)
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是:同类产品的异质性(重要基础);规模经济收益递增(重要
成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因素)。
产业内贸易指数( IIT )
是测量一国在同一产业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
其中:X 和 M为某产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
0 ≤IIT ≤1.
IIT =0,表明无产业内贸易
IIT 0,表明有产业内贸易
IIT 越大,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10.贸易条件指数: 又称贸易比价指数,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 出口一单位商品( 价格、购买力、要素)所 能换回的进口商品( 价格、购买力、要素)数量之间的比率.
我国贸易条件指数变化趋势
整体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分析 (答案来自网络,参考一下吧)
从数据结果看,我国整体贸易条件的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5 年到 期间变化幅度比较小,保持 平稳态势,因为进出口价格指数几乎保持着同步缓慢下降的趋势。在 之后,由于进、出口价格指数都呈 现上升趋势,但是后者上升的 35%( 为 95, 为 128)并没有前者攀升了 71%的幅度大( 为 98, 168), 因此贸易条件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 的 97 滑落至 的
显示全部